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中西医结合,防治潜伏的“中风炸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8 16:28:00

人体的颈部两侧各有一条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头部的主要血管通道,堪称“生命通道”。可要是这里长了“垃圾”,变成凹凸不平的“斑块”,轻则堵得大脑缺血头晕,重则斑块突然“掉渣”,顺着血流堵在脑血管里,直接引发中风(脑卒中),后果不堪设想。

颈动脉斑块到底是咋回事?中西医又可以如何联手“拆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林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视觉中国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长出来的?

张林主任介绍说,颈动脉生出斑块,就好比家里的水管生锈。正常的血管内壁光滑有弹性,可要是长期“虐待”它,比如高血压总“冲击”血管壁,高血脂让血液里“脂肪垃圾”变多,再加上吸烟、熬夜、吃太油这些坏习惯,血管壁就容易受伤。受伤的地方不光滑了,血液里的脂肪就容易粘在上面,慢慢堆积。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斑块。

斑块分为两种,一种是“硬斑块”,像石头一样结实,相对稳定;另一种是“软斑块”,外面一层薄皮,里面是“软乎乎”的脂肪,一碰就容易破,这种情况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顺着血流冲进脑血管,引发中风。

“不过,从中医角度来说,颈动脉斑块不只是血管里的‘垃圾’,还和身体里的‘气’‘血’‘痰湿’有关。气不足,血液流动变慢,容易瘀在血管里。平时吃太油、太甜,或者爱生气、压力大,脾胃功能变差,身体里会产生‘痰湿’,痰湿和瘀血混在一起,就像“泥浆”堵在血管里,慢慢形成斑块。”张林主任解释道。

斑块早期没症状?这些信号要警惕!

颈动脉斑块非常“狡猾”,早期悄悄生长,基本没感觉。等它把血管堵了一半以上,或者斑块不稳定时,大脑供血不足,才会“报警”。比如突然一阵头晕,或者头痛固定一个地方,休息也不好转。也可能表现为手脚发麻、没劲,走路腿发软,或者一边脸、胳膊麻。也会有记性差、看东西模糊、莫名耳鸣等症状。

“早期没症状不等于没事!4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清楚检测到有没有斑块、斑块大小及性质等。”张林主任介绍,如果超声发现问题,医生可能会让做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更清楚地看血管堵了多少。极少数情况需要做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创检查),这是诊断的“金标准”,一般准备手术时才做。

中西医联手,从“根”上防治斑块

对付颈动脉斑块,得“生活方式打底,西医控风险,中医调体质”,三管齐下。张林主任建议,把“改习惯”放在第一位,“土壤”变好,斑块才不容易长大。“少吃些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食等容易让血液里‘脂肪垃圾’变多的食物。适当多吃优质蛋白,比如鱼、鸡肉(去皮)、豆类。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纤维多,帮助排‘垃圾’。还要戒烟戒酒。”

当然,中医也有一些食疗的方法,比如脾虚痰湿的人(平时痰多、肚子胀、舌边有齿印且舌苔白厚),可多吃些山药、薏米、莲子,帮助健脾化湿。中医也推荐“慢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运动强调“调呼吸、畅气血、活筋骨”,能让气血流通更顺畅,还能安抚情绪,一举两得。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生气会让肝气郁结,血堵得更厉害,每天尽量11点前入睡,保持心情开朗,气血顺了,斑块发生的概率也会降低。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体质不同,斑块成因不一样,用药也不同。比如痰湿太多堵血管,需要中医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气不足推不动血,需要中医益气活血;肝肾阴虚则需要中医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张林主任介绍说,此外,一些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针灸推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也有助防治颈动脉斑块。

但如果已经有斑块,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西医会用“靶向治疗”帮助“稳住斑块、缩小斑块”。如果斑块把血管堵了70%以上(有症状),或者60%以上(无症状但斑块软、易破),这时单纯吃药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能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通讯员 杨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