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相亲约饭遇天价账单,是“恋爱”还是“坑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3 18:24:00

你以为走的是“桃花运”,结果却踏进了“宰客局”?在无锡一家看似普通的蹄花店里,藏着一条精心设计的宰客流水线。键盘手线上扮女神,酒托女线下约见面,短短两小时就能让你为几杯廉价调酒掏出近万元。17名单身男士接连中招,被骗钱款共计三万余元。

2025年3月初,一个头像靓丽的“女性”通过抖音关注了年轻男子小杰,对方主动询问小杰是否单身,言语间透露出好感,并相约3月5日晚在某商业广场见面。怀揣着邂逅浪漫缘分期待的小杰,欣然赴约。

见了面,女网友显得十分主动,短暂逛街后,便以吃饭为由,熟稔地将小杰引至广场三楼一家店铺。服务员声称大厅满座,将他们带进一个VIP包厢。点单时,女网友点了战斧牛排、蹄花,并看似随意地加了三杯菜单上未明确标价的鸡尾酒。服务员随即要求小杰扫码支付952元。

然而,这只是序幕。随后几个小时,牛排迟迟不上,最终被替换成一碗面条,差价则转化为又一杯鸡尾酒。在女网友“我想把你灌醉”的暧昧话语和劝酒游戏下,碍于面子和某种隐秘的期待,小杰又接连支付了三轮高昂酒水费用。当他最终独自站在深夜的街头,看着手机上总计9020元的消费记录时,才惊觉自己坠入了陷阱。

警方接报后,迅速调取监控,锁定了当晚与小杰相伴的女子冯某,并顺藤摸瓜,发现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酒托”式诈骗团伙。该团伙以马某、赵某为首,精心编织了一张“猎艳”大网。首先,键盘手们在各类社交平台伪装成单身女性,以相亲、交友为名广泛撒网,筛选出有交友意愿、看似“耿直大方”的男性。一旦目标上钩同意见面,键盘手便会将受害人的手机尾号作为“接头暗号”发布在特定群里,并附上他们为酒托女精心准备的虚假身份信息。

等候在群的酒托女认领任务后,便依据信息联系受害人,将其诱骗至团伙租赁的经营场所。在这里,扮演服务员的马某会拿出那份暗藏玄机的菜单。菜单上,成本仅几元、用廉价白酒和色素饮料勾兑的“特调鸡尾酒”“星座酒”标价上百元;成本二三十元的果盘小吃则售价一二百元。

整个过程中,酒托女负责怂恿消费、营造暧昧氛围,马某负责点单、制作并强势要求“先付款后上菜”,赵某则在店外望风,观察客人离去情况,确保流程顺畅。

2025年3月6日至7日,该团伙主要成员被一举抓获。然而,到案初期,主犯马某和赵某仍试图狡辩,声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有消费都是客人自愿的,明码标价,何来诈骗?”

面对“零口供”的无罪辩解,案件承办检察官杨娟着重在骗局运作模式中寻找突破口。她注意到,该团伙从键盘手虚构女性身份开始,就已构成了完整的欺骗链条。他们的目的不在提供餐饮服务或促成姻缘,而是利用男性在相亲场合“好面子”的心理,诱骗其进行不合理的高额消费。所谓“自愿消费”,是建立在被虚构的“恋爱”前提下的,本质就是一种诈骗行为。

在确凿的证据和法律的有力指控面前,马某、赵某等人精心构筑的狡辩之墙轰然倒塌。在审查起诉阶段,所有犯罪嫌疑人均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承认了其行为的诈骗性质。经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当地法院近日以诈骗罪判处马某、赵某、冯某等人有期徒刑一年至七个月,各并处罚金一万元至三千元。

检察官提醒:“酒托”诈骗并非新套路,但在大数据时代,这类犯罪已借助互联网“升级换代”。过去的“托”可能在街头巷尾活动,而如今,藏在屏幕后的“键盘手”们构建起虚拟的“温柔乡”,他们不显山、不露水,跨区域作案,使得追踪和抓捕的难度倍增。

同时,面对这种“线上引诱、线下宰客”的复合型骗局,公众必须筑牢心防:网络交友,信息本就真假难辨,情感亦可逢场作戏。切莫让“面子”心理战胜理智,为虚幻的“艳遇”付出沉重的现实代价。

通讯员:袁佳蕾 杨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