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中国首个“世界音乐之都”花落无锡的背后解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2 11:23:00

在无锡市中心崇安寺二泉广场上,钟楼图书馆前,阿炳人物雕塑静静矗立于此,它是无锡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拍照打卡。雕塑不语,但人们却能从中读出这座城市与音乐的故事。

10月31日,无锡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音乐之都”。

它是音乐传承之城

民间音乐家阿炳,以一首二胡曲目《二泉映月》闻名于世。殊不知,在中国十大二胡名曲中,八首来自无锡,《二泉映月》《光明行》从这里走向世界,对中国音乐发展史影响至深。

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无锡的音乐传统可追溯到公元前544年,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了500多件2500年前的乐器,其中青瓷甬钟和缶,均为国内首次发现,填补了我国音乐史的空白。2500多年来,无锡的音乐源远流长。民间昆曲沙龙“天韵社”传承400余年从未间断。近现代诞生了中国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刘天华、中国民族音乐学奠基者杨荫浏等众多音乐大师。唐建琴、伍虎勇、黄静慧、王建伟4位无锡音乐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锡剧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锡道教音乐形成了独特流派,活态存在于宗教仪式,以及无锡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中。

它是音乐普及之城

傍晚,滨湖万象汇下沉广场,黑白琴键流淌出悠扬旋律,“夏日钢琴音乐会”正温情上演,台阶上坐满了侧耳聆听的市民。与此同时,几公里外的蠡湖北岸,星光音乐会的舞台已亮起灯光,金海心、柏松的名字让等候的观众不时发出欢呼。这个夏天,无锡的公园草坪、景区湖畔、商圈广场化身“移动音乐厅”,一场场无门槛的路边音乐会,不仅让市民触手可及音乐的美好,更用旋律编织出城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

很多细心的市民发现,这几年以来,无锡各种音乐活动纷至沓来,无锡民族乐团、交响乐团、锡剧院、歌舞剧院等专业艺术团队的演出周周可见,民间各类演出中心、小剧场、街头/社区音乐空间精品演出层出不穷,“荡口音乐节”“山湖音乐节”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二泉映月·无锡民族音乐汇、阿炳文化艺术季、太湖文化艺术季等已经成为市民“家门口的音乐盛宴”。

从阿炳故居传出的悠扬的二胡曲,到无锡大剧院里铿锵有力的交响乐章,音乐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深深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年均开展300余场惠民演出。

它是音乐产业之城

提起无锡“产”乐器,二胡的知名度最高。作为我国重要的二胡产业基地,无锡梅村拥有十余家制作工坊,十余个二胡品牌,年产各类二胡近5万把,占全国中高端二胡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已形成集二胡制作、展示、销售、培训、演艺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除了生产民族乐器,在无锡,西洋乐器的制造也不断走向成熟。凭借一支小小的口琴,位于江阴市祝塘镇的东方乐器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口琴乐器公司。“我们的口琴主销欧美,一天生产1万只,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1亿元。”企业负责人孔文忠告诉记者,目前,全世界有18家具有完整的口琴生产能力、并拥有自己品牌的口琴制造企业,其中,中国有11家,江阴占了6家,口琴产量占到了全球近60%的份额。

将乐器奏出产业之曲的还有江阴金杯安琪乐器有限公司。该企业年产手风琴25000台,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43%,年销售额5000万元,其中,出口360万美元,是中国手风琴行业的“领跑者”。

在惠山经开区的萨莱赫乐器(无锡)有限公司大厅内,一台台精美的竖琴陈列于此。2024年下半年,企业投入了全国唯一一条“水性喷漆打磨”生产线,产能提升了30%,今年预期的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我们希望在全世界,会有越来越多的交响乐团、音乐学院、竖琴爱好者,用上无锡研制的竖琴。”企业负责人张国辉说。

它是音乐交流之城

以音乐为媒,无锡声音,一次次让世界听见,无锡之美,一次次让世界看见。近些年来,无锡频繁“走出去”赴韩国、新西兰、美国、比利时、克罗地亚、匈牙利、塞尔维亚、捷克开展各类音乐演出,在法国、葡萄牙、德国等国举行民乐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民乐家卫仲乐第一次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琵琶曲《十面埋伏》,是第一个登上美国电视的中国音乐家。民乐团开启全球巡演,先后赴澳大利亚、老挝、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地演出,交响乐团在英国伦敦杜克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奏响《梁祝》《黄河》等曲目,无锡的声音传遍海内外。

“走出去”还需要“请进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无锡寄畅园演奏中外经典乐曲。加拿大、法国、波兰、乌拉圭、意大利、新西兰、西班牙等10国的民间音乐团队共赴“二泉映月民族音乐汇”。来自俄罗斯、葡萄牙、意大利、波兰、巴西的手风琴、口琴艺术家成为无锡驻地音乐大师,用音乐与无锡对话。

从“民乐之乡”到“爱乐之城”,从“二胡之乡”到“音乐之都”,无锡用音乐,正在开启一扇“世界之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