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物业人员兼职“养老护理员”?无锡施行“物业+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复购率”高达70%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9 16:44:00

物业人员变身养老护理员,并且培训后持证上岗,受到居家老人的欢迎,复购率达七成!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物业+养老”服务这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无锡兴起,并受到欢迎和肯定且“复购率高”。那么,这样的模式如何运行?又是如何收获老人的心?有没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物业“兼职”做“养老服务”

“298元就能享受‘物业+养老’一站式服务套餐,还能抵扣物业费,太方便了!”

家住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的王阿姨,是无锡熙怡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熙怡健康养老”)“居家养老套餐”的首批体验者,她口中的套餐,正是今年3月熙怡健康养老推出的创新服务——将“生活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捆绑,涵盖上门照料、健康监测、日常助洁等内容,支持服务置换与物业费抵扣。该套餐推出后,35户长者家庭率先体验,服务复购率高达70%,成为社区居家养老人员的“热门选择”。

作为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熙怡健康养老运营的熙怡益悦养护院,自2023年2月开放运营以来,便成为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港湾”,是一处集养老服务、医疗照护、社区日间照料于一体的多元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至今,累计服务周边长者1119人。而这也是熙怡健康养老践行国家“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最新创新成果。

据悉,作为无锡怡庭物业服务集团旗下机构,该企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社区+物业+养老”为核心,构建“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造出兼具温度与专业度的养老服务样板,为无锡乃至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借力所属集团物业服务“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的优势,熙怡健康养老已推动60名物业服务人员通过养老护理员培训持证上岗,实现“物业技能+养老服务”双提升。“这一举措充实了养老服务队伍,也为员工拓宽了收入渠道,形成服务供给的良性循环。”熙怡健康养老负责人吴燕告诉记者。

跻身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标杆”

与所有的服务工作一样,这一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能不能持久,最终还是看服务,而服务质量的核心在人。

熙怡健康养老负责人吴燕介绍,该机构紧跟国家“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步伐,通过“三招”建强养老服务队伍,从而为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严把招聘关,联合社区干部、物业管家、网格员等筛选优质人才;二是强化入职培训,围绕职业道德、沟通技巧、老年人常见疾病观察、照护技能开展系统培训,确保护理安全规范;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定期召开服务人员座谈会、开展团建活动,倾听心声、解决难题,增强团队归属感,让“有温度的服务”从理念落到实处。

“养老服务无小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长者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自2019年成立以来,熙怡健康养老始终以国家养老服务规范为指引,将规范化、标准化作为服务底线。

据悉,从2019年响应国家政策成立公司,到如今成为养老服务领域的标杆,熙怡健康养老的“社区+物业+养老”实践屡获肯定:不仅是无锡首家“社区+物业+养老”模式养老院,还联合军地打造社区“拥军食堂”,成为广益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与养老顾问点。2024年,又斩获“第四届中国幸福社区范例奖·社区养老服务范例奖”,成为全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标杆项目。

解决发展瓶颈需四个维度“政策支持”

在众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的竞争中,熙怡健康养老的核心优势是什么?采访中,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对此,吴燕表示,熙怡健康养老能成功落地并形成标杆,本质是“政策契合度、模式创新性、服务扎实度、资源整合力”的多维协同。一方面,他们抓住了政策国家推进社区养老的政策导向,猜准了老百姓居家养老的“民生需求”,既顺应 “养老不离家” 的民生期盼,又获得政策层面的方向性支撑。另一方面,以“社区 + 物业 + 养老”为核心,充分发挥物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 的天然优势,实现 “物业技能 + 养老服务” 双叠加,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半径大、响应慢” 的痛点。

同时,努力通过资源深度整合,降低服务落地成本,比如复用社区场地打造 “家门口服务枢纽”,避免资源浪费;制度与细节双管,筑牢服务质量根基,比如规范化管理、全链条保障和人才强基,确保服务 “专业 + 有温度”;党建引领聚合力,强化服务公益性,秉承 “党建引领互助养老” 理念,构建 “物业网格员 + 社区志愿者 + 党员 + 低龄老人” 服务高龄老人的模式,既降低服务运营成本,又营造 “邻里互助” 的社区氛围。

此外,吴燕认为,具体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瓶颈需要解决。比如,专业人才缺口与流动性难题,制约了服务的升级;服务覆盖不均衡,部分区域仍存 “空白点”,特别是老旧小区、偏远社区的服务渗透不足,上门服务的“最后100米”(如电梯适配、无障碍通道)仍依赖社区硬件,部分老旧小区难以满足;智慧养老落地存在“数字鸿沟”,协同效率待提升,如物业接到预警后,难以快速联动医疗资源,导致响应效率打折扣,未形成 “监测 - 预警 - 处置” 的闭环。

“我们认为,运营成本高企,也影响了这种模式的普惠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政府需从‘人才、资源、技术、资金’四个维度,结合国家养老政策导向,给予具体帮助,为诸如人员职称评定、人才培养、养老服务配套、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及运营补贴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吴燕说。(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