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养老变成“享老”,无锡这里给银发岁月“加点甜”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1 22:44:00

无锡82岁的华奶奶最近有个新习惯: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出现在社区卫生站,不为看病,就为和老姐妹们“蹲守”血压仪——测完血压,她还要去活动室“打卡”手工课,“昨天学了做宋锦扇子,今天要跟张阿姨比谁的针脚细!”

在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像华奶奶这样“把养老过成日子”的老人越来越多。这座由原长安社区与长东村合并而成的现代化社区(总人口超1.3万,常住约9000人,老年群体占比近40%),没有把养老做成“任务清单”,而是用“需求清单”当画笔,在1.3万居民的生活画布上,画出了一幅“老有甜、老有盼、老有光”的温暖图景。

健康不是“治病”,是“养元气”

社区卫生站里的特别“茶话会”

“王阿姨,您这血糖比上周降了0.3,最近是不是没偷吃孙子给的糖果?”社区卫生站的钦医生举着体检报告打趣。

每月1次的“耆年义诊”,早已从“医疗服务”变成了老人们的“茶话会”——护士们边测血压边记“健康档案”,医生们用“大白话”讲“养生经”,连药盒都帮着分好了:“降压药早饭后吃,降糖药随餐服,记不住就拍我手机里的提醒视频!”

如果说义诊是“治已病”,那“银龄康泰讲坛”就是“防未病”。4场讲座主题全是老人们“点单”的:从“三伏天怎么吃不闷汗”到“膝盖疼别硬扛,三个动作能缓解”,医生们把课件做成了“漫画版”,还带着老人们现场练八段锦。

“以前总觉得‘老了就该这样’,现在才知道,很多毛病是‘作’出来的!”75岁的陈大爷摸着自己不再酸胀的膝盖直乐,“上周听完课,我把抽了20年的烟戒了,老伴说我呼吸都带香了!”

老了也要“潮”起来

活动室里有“快乐坊”

“乐龄厨韵”的厨房更像“欢乐剧场”。当徐阿姨举着自己做的绿豆糕拍照时,手机屏里的她笑得像个孩子:“以前总觉得‘网红美食’是年轻人的玩意儿,现在我做的杨枝甘露,孙子抢着吃,还说比奶茶店的还好吃!”

从绿豆糕到青(插入图1)团,从蛋挞到雪媚娘,老人们跟着老师学“网红配方”,更学“年轻心态”——“咱们做的不是吃的,是跟时代接轨的‘快乐密码’!”

传统节日里,社区更成了“时光胶囊”。端午节的网红粽子课上,王阿姨翻出了压箱底的“老手艺”,教小朋友包传统三角粽。“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挂艾草在吃粽子,现在孩子们都忘了……”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老习俗,在社区的精心组织下重新焕发生机。

当老人们手把手教孩子包粽子,当艾草的清香再次弥漫在楼道里,传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温暖纽带。老人们在传承中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在与年轻一代的互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延续,这种精神的丰盈,远比物质的满足更珍贵。

数字不是“鸿沟”是“连心桥”

手机屏幕后老人有“新本领”

社区的“智慧课堂”像个“科技小铺”,志愿者们把操作步骤做成“大字版”手册,从“微信加好友”到“健康码调取”,从“手机挂号”到“打车软件使用”,手把手教。“我们统计过,老人们最常用的功能是‘视频通话’和‘线上缴费’——他们不是怕麻烦,是怕‘麻烦孩子’。”社区负责人说,“所以我们教的不只是技术,更是让他们觉得‘我能行’的底气。”

现在,社区里的“银发网民”越来越多:有人在微信群里“晒”孙子的照片,有人用“健康无锡”小程序预约体检,还有人跟着短视频学做养生操。“上次我跟国外的闺女视频,她夸我‘比你还潮’,我可高兴了!”郑奶奶晃着手机,满脸的自豪。

在长安社区,养老从来不是“养老院里的故事”,而是“楼下的卫生站、活动室的课桌、厨房的灶台、手机的屏幕”——这些最日常的场景,被社区用“需求”串成线,用“用心”织成网。正如社区负责人说的:“最好的养老,是让老人觉得‘我没老’。最动人的颐养,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藏在每一顿可口的饭菜里,每一次顺畅的视频通话里,每一句‘您做得真好’的肯定里。”

无锡民政部门相关人士称,无锡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长安社区的实践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养老服务的本质:当社区以共情为底色,以需求为导向,用细腻的服务回应每一个具体的"人",银发岁月便能如太湖水,虽历经岁月沉淀,却依然波光粼粼,甜润如初。这或许就是"老有颐养"最生动的注脚——岁月会老去,但爱与用心,永远能让生命的黄昏绽放出朝阳般的光芒。

通讯员  朱丽君  徐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