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肺结节微创诊疗新突破:肺里装导航精准切除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7 17:54:00

对于需要切除位置深、体积小的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来说,以往的治疗方案中,医生需要分次定位以及患者忍受由此带来的疼痛。最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胸外科在无锡地区率先成功应用了一项创新技术:在肺里装个“导航”,医生跟着它精准明确切缘范围后微创切除,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诊疗选择。

肺CT影像图(红圈内为结节)

53岁的张先生体检中发现左上肺存在一大小约11.6mm×9.5mm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影像学提示伴空洞形成,种种迹象都表明恶性可能较高,医生建议他尽快手术切除。面对深部结节定位可能带来的疼痛,以及需要分次定位和手术的顾虑,张先生感到十分纠结。几经辗转,他找到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胸外科。胸外科副主任刘峰接诊后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表示:“结节位置确实比较深,但是医院现在有着成熟的电磁导航技术,就像给肺里装个‘导航’,提高定位精度、减小创伤,结合胸腔镜手术,可以在一次麻醉下完成治疗。”

经过团队对张先生病情综合评估,并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张先生选择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进行病灶标定联合胸腔镜实施精准切除”手术方案。术中,胸外科团队刘峰、蒋华驰、金玉麟通过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屏幕上构建出精确的三维肺内“地图”,实时观察标定点、病灶与支气管树,快速锁定目标区域。随后医生注入荧光标记,明确切缘范围。定位完成后,手术无缝转入胸腔镜微创切除阶段。主刀医生在胸腔镜下,清楚观察到刚刚完成的荧光标记区域。沿着这精准描绘的“作战地图”,医生通过微小创口精确切除结节组织,整个过程衔接流畅,术后病理提示微浸润癌。手术当天,张先生苏醒后即可自行下床活动。

胸外科郑明峰主任介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是一种新型实时肺结节定位技术,在磁场内实时引导定位探头到达肺部指定的病灶位置,可到达支气管镜和EBUS(超声支气管镜)所不能到达的部位,不受结节性质、大小、位置限制,尤其适用于多发性、深部微小肺结节的诊疗。”电磁导航联合胸腔镜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性”和“诊疗一体化”,它实现了深部微小结节单次麻醉下诊断性活检与治疗性标记的结合,显著优化患者诊疗体验。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肺结节精准微创诊疗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