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指尖上的东方美学!95后女孩创作穿戴甲作品被国际美甲博物馆收藏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5 17:19:00

《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盛景,《凤冠霞帔》的雍容华贵,《梁祝化蝶》的凄美浪漫……这些承载着千年东方美学的文化符号,被巧妙地“戴”上了指尖。近日,95后女孩沈婷创作设计的三组极具东方美学的穿戴甲作品被国际美甲博物馆收藏。

穿戴甲作品融入东方传统美学

10月23日下午,记者在太仓大学城青草巷的一家美甲店内,见到了正在工作的沈婷。几年前,沈婷还是一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稳定的收入、既定的职业路径,似乎预示着她将沿着这条许多人羡慕的轨道前行。然而,她毅然选择裸辞,零基础跨行创业,凭借一腔热爱,把中国传统技艺“做”上了指甲,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美甲的原创力。沈婷温婉恬静,说话不疾不徐,但当谈起她的作品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她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三组被博物馆收藏作品的创作思路。

“《凤冠霞帔》的花是用中国传统非遗掐丝技术制作的,”沈婷轻轻拿起一组作品展示,“你看,这些细如发丝的金线被弯曲成精致的花纹,每一片花瓣都要花费数小时。”沈婷告诉记者,霞帔的部分还运用了立体微雕技术去还原,力求在方寸之间呈现古代婚嫁服饰的华美。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更是对耐心与技艺的双重考验。沈婷让甲片成为新型画布,从原画中选取交通、商业、服饰等10个代表性内容,以极致手绘技艺呈现在10个甲片上。“在这么小的空间里作画,笔触必须极其稳定,稍有失误就得全部重来。”而《梁祝化蝶》的亮点在于将真实的蝴蝶标本做成宝石镶嵌其上,既保留了蝴蝶的自然美感,又赋予其永恒的艺术价值。国际美甲博物馆在收录沈婷作品时评价道:“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手工艺技术,更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表达完美融合,为美甲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品凝聚着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再创造

不同于普通美甲,沈婷的作品更像是一件件微缩艺术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再创造。谈起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沈婷笑着说其实和自己的经历有关。“我曾经是个爱啃指甲的女孩,”沈婷坦言,“而美甲帮我戒掉了这个坏习惯。”当她发现双手因为精致的美甲而变得美丽时,自然就不忍心去破坏了。在接触美甲的过程中,沈婷也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美甲体验中存在不少痛点——“无法试错、耗时漫长、伤害甲面”。当“穿戴甲”刚刚兴起,她立即察觉到了商机。“穿戴甲不用等待、佩戴随心换、不伤本甲,这完美击中了年轻一代爱美又追求便捷的需求。”沈婷解释道。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试尝试更多非遗技艺结合

从决定创业到现在,沈婷已经先后在太仓、上海等地开设了多家美甲店。这段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她经历过试错、调整。回忆起最初的日子,沈婷感慨道:“从互联网行业零基础跨到美甲行业,我要学习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管理、运营、供应链等方方面面。”但她从未停止脚步。从大厂员工到创业主理人,从零基础到作品被业内认可,她始终相信一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很多人害怕改变,尤其是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沈婷说,“但不要害怕改变,重要的是先走出去,拥抱变化。先行动,先完成,再完美。”沈婷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她看来,当下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增强,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提供了肥沃土壤。“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沈婷表示,她计划在未来创作更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美甲作品,并尝试与更多非遗技艺结合。也许正是这种敢尝试、不停步的劲儿,让沈婷真正把热爱做成了事业,把文化做成了风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视频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