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虾,二两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30 11:08:00
做优“水特产” ,领“鲜”致富路。近日,2025年度“漕湖1号”迎来开捕,一只只活力十足的大虾,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实践成果。
凌晨5点多,苏州龙盛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内,养殖人员范长春和吴忠喜轻轻收网,一尾尾色泽鲜亮、活力十足的罗氏沼虾跃出水面,在晨光中泛起粼粼金光。“瞧这只,比我的手掌还要大,估计有2两多!”手捧“战利品”的范长春难掩喜悦。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培育,他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收获时刻。
刚刚捕捞上来的“漕湖1号”罗氏沼虾头大饱满、身体透明,虾钳和尾部呈现出漂亮的靛蓝色,这样的品质得益于相城、常熟、无锡三地交界的优质水系,“漕湖1号”形成了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的独特风味,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高达20.5%。这些优质大虾刚一上岸,就被等候多时的水产商抢购一空,送上餐桌。今年,基地进一步扩大了养殖面积,并引进了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存活率高的“南太湖3号”品种。
基地引进智慧渔业管理系统,构建养殖数据专业化、水质环保标准化、质量安全可视化等全方位的现代渔业管理体系,为罗氏沼虾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从首网捕获来看,“漕湖1号”在产量和长势上都实现了突破。据初步统计,今年的大虾平均每只在100-150克,最大规格能达到3两半,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万斤以上。
不远处,另一场“千年美味”的重生,正在悄然上演。苏州市未来水产养殖场内,松江鲈鱼苗在模拟洄游环境的智能养殖系统中欢快游弋。这种古时被誉为“江南第一名鱼”的珍稀物种,曾因生态环境变迁一度濒临灭绝。如今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和精准环境调控,养殖场成功实现10%的孵化率,明年有望完成全生命周期人工培育。
在“阳澄湖1号”大闸蟹、“漕湖1号”罗氏沼虾、松江鲈等特色品种的引领下,相城区持续做精特色水产主导产业“芯片”,推动农业生产不断向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当前,全区大力推进智慧渔业,通过水质在线监测、自动增氧投饵、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构建起养殖数据专业化、环保标准化、质量可追溯的现代管理体系。目前,相城区建成省级水产良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培育)场3家,省级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1家,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企业)6家。
通讯员 杨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