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绳取代竹篱笆,苏州园林创新启用“柔性隔离”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0 19:21:00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苏州古典园林迎来客流高峰。近日,不少细心的游客注意到,苏州拙政园内用于保护景观的竹篱笆,已悄然更换成纤细的弹力绳,用“软边界”呵护世界文化遗产,提醒游客文明游园。大部分游客认为这一小小的举措“很贴心”,柔性隔离体现了人性化,也有游客认为弹力绳与古典园林的氛围感稍显违和,希望能进一步优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探访拙政园时看到,在园内多个重点景观区域,遍布在人行道和花草间的传统竹篱笆被一高一低两条纤细的黑色弹力绳替代。这些弹力绳通过简约的支架固定,横向环绕在景观周围,既清晰划分了空间界限,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园林景观的完整性。绳上悬挂的“景观封闭养护区”标识,以温和的方式提醒游客保持距离。
在荷花盆栽展示区,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荷花盛放时的千姿百态。当身体前倾靠近展示区内部时,弹力绳便被拉伸向游客发出“禁止前行”的温馨“提示”。
“竹篱笆在园林里沿用了很多年,不仅成本高、损坏率高,维修不及时还可能出现毛刺,存在安全隐患,”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冯玉宇告诉记者,使用弹力绳这样的软质隔离装置,从构思到落地经历了长期调研。相比竹篱笆的“强硬阻断”,弹力绳展现出独特优势,包括远看时几乎能与园林景致融为一体,不遮挡视线,游客可原汁原味欣赏景观;近观时则以柔性触感传递“边界感”,既明确划分区域,又避免了硬质隔离的冰冷、生硬。
此次改造于七月初基本完成。据了解,改造并非“一刀切”,园内约80%的区域已完成更换,但保留了少数区域的竹篱笆,体现园林隔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比如西花园作为清末遗存,部分区域仍保留铁艺栏杆等历史元素,竹篱笆可与这些元素呼应,展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智慧,避免千篇一律。
弹力绳看似“柔弱”,却成了检验社会文明的试金石。“它其实拦不住人,一跨就过,但启用以后,我们发现很少有游客闯入,” 冯玉宇坦言,弹力绳能推行,核心在于游客素质的提升。“如同博物馆里的细栏杆,不靠物理阻拦,而是轻轻提醒大家‘这里需要呵护’,” 冯玉宇表示,园内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花木,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设置“柔性约束”,目的是让游客主动建立心理边界,就像对待博物馆展品般珍视园林细节,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园林即遗产”的认知。
“创新设计很贴心,拍照时终于不用刻意避开栏杆了,”一位来自云南的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画面更通透了。”来自湖北的瞿先生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弹力绳过于现代化,反而与古典园林的氛围稍显违和。目前,园方正持续收集游客反馈,未来还将逐步优化隔离方案。
实习生 夏维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