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踢球的他,突然改变了运动习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7 15:05:00
“我日常工作是守护电网安全传递的是物理电流而这次捐献守护的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传递的是生命的能量……”7月14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室里,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员工卢山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让他手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红色证书。
时间倒回2012年6月,卢山在公司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想着万一能配上,能救个人”。在那之后,这份血样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他没常惦记却也没忘。
2025年6月5日这颗“种子”突然有了动静,“卢先生,您的造血干细胞初步配型成功了”。红十字会的电话打来时,卢山正在整理工作材料。听完工作人员对捐献流程的介绍,他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于次日签署了同意书,6月16日高匹配成功的消息传来,捐献进入倒计时。
熟悉卢山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足球迷,十岁踢球,已有30年“球龄”,经常周末约球友踢业余赛。聊起球技,卢山调侃自己也是能踢“苏超”的水平。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卢山更加严格地锻炼身体,但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后,这爱好有了改变,平时爱拼抢的他主动退回观赛区,生怕受伤耽误捐献。“医生说,只能适当增加运动量,不能剧烈运动,身体状态越稳,采集就越顺利。”卢山说。
从接到通知那天起,这个家就被一种温暖的氛围包裹着,妻子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女儿则成了“监督员”,“爸爸今天多喝水了吗?运动有没有达标?该睡觉啦……”在妻子的陪伴下,卢山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7月9日,入院。“东西都带齐了换洗衣物、保温杯……”妻子一边念叨一边帮忙铺床,住院后卢山每天早晚要各打一针动员剂,“有些腰酸但比想象中轻松多了完全能克服!”
7月14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历时4个小时,卢山完成采集,成功捐献27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紧急送往了患者所在医院。
捐献完成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他献上了献花和捐献证书,卢山将证书装进了提前备好的礼盒里,“两周后是女儿生日给她当礼物。”对素未谋面的患者而言,这是“活下去”的希望;对女儿而言,这是“温暖与爱”的启蒙课;而对卢山而言,这是13年前那句“能帮就帮”的承诺,是共产党员身份里“为民服务”的注解,是一个父亲给孩子的精神传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