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名常住人口就有1名志愿者!南京玄武这个“老社区”凭什么拿下全国“最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1 20:38:00
扬子晚报网7月31日讯(通讯员 钱宇骁 林少丹 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志愿服务从来不是‘一阵风’,而是扎根生长的‘常青树’。”今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梅园新村社区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据该社区居委会主任蒯梦倩介绍,梅园新村社区目前已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23个志愿服务小组,注册居民志愿者2611名,平均每3名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名是志愿者。
梅园新村社区地处南京中心城区中心区域,人口结构复杂,配套设施不完善,属于典型的城市型老旧社区。居民与社区如何更好融合,成为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梅园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蒯梦倩介绍,街道与社区选择将志愿服务作为突破口,通过项目孵化、阵地建设打造“供给侧”,实现与基层治理互促互融、协同发展。
早在2023年5月,梅园新村街道成立全市首支街镇级社区慈善基金,以专项基金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健康发展等领域。次年3月,“慈联体”成立,辖区单位、社会组织进一步集聚。
“依托‘慈联体’,我们制定了2025年公益项目需求清单,共计35个项目,包括双拥的‘老兵宜居’‘红梅军魂’公益托管班、养老服务的‘方舟陪诊’、紧急救助、数字社区服务等多领域,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梅园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南洲称,创新社区治理协同机制是第一步,未来还将善用社区慈善基金,开展社区微治理项目,以精细化服务改善生活品质。
“等凉快点我们接您回来。”5月,竺桥小区的独居老人叶爷爷,不慎摔倒导致行动困难。社区知晓后,召集“红梅前哨”调解组与其远在外地的侄女商议,将叶老送至养老院休养。之后,定期问候,成了社区工作之一。
“老人念家,一定要让他回来后住得舒适。”蒯梦倩说,7月23日,征得老人同意,居民志愿者合力清理堆积的杂物,物业志愿者整理打包后送至收集点。在梅园新村社区,志愿服务一直是紧密贴合居民需求的“必答题”。社区利用社交平台线上收集意见,线下“铁脚板”了解急难愁盼,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共建做单”模式,推动服务不断向优。
“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载体之余,社区也在扩容志愿者团队。”蒯梦倩说,在早期试点打造社会组织服务园时,社区便编制了工作流程、激励机制和项目发展及导师制,并适时更新。让居民当“裁判”,用“人气指数”“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为志愿服务项目评星定级,公正评选“优秀志愿者”,让每一分付出都被“认真看见”。
此外,专业性,也是塑造志愿服务健康生态的核心内容。据蒯梦倩介绍,社区组织大学教师、网络大V、资深文化工作者担任志愿导师,进行指导和项目孵化。同时,把志愿者的专项技能与居民的特定需求匹配,建立定制志愿机制,延伸精准化服务。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