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不痛也不痒,很多人发现就是晚期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06-29 15:06:00

胆囊癌

虽然不像肺癌、胃癌被熟知

但作为胆道系统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隐匿性强、发展迅速

预后极差

成为一种极具威胁的疾病

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马永介绍,多数胆囊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极大,因此定期筛查与健康管理十分重要!

从胆结石到胆囊癌

不可忽视的早期信号

一年前,李先生在体检中发现患有胆囊结石,当时因无明显不适,他并未重视医生建议的手术切除方案。然而,近期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和食欲下降症状,最终他被诊断为晚期胆囊癌。这一结果让李先生及其家人深感震惊与痛苦。

专家表示

胆囊癌往往由胆囊良性疾病演变而来,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避免恶变。大多数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直径越大,癌变风险越高,尤其是直径超过30毫米的结石。

小结石≠低风险

警惕“沉默杀手”

胆结石又称为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和胆管组成人体的胆道系统,其功能是分泌、贮存、浓缩以及运输胆汁。当胆汁排出不畅时,会析出晶体并渐渐钙化,形成胆结石。

许多人认为小结石无需处理或无症状便无需担忧,这种观念存在严重误区。马永强调,小结石更容易随胆汁流动至胆囊颈部或胆管处,造成胆道梗阻,从而引发剧烈疼痛、胆囊炎症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即使结石顺利通过胆囊颈部,也可能滞留于胆总管形成嵌顿,诱发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或胆源性胰腺炎等致命问题。

不吃早餐会导致胆结石?

食物可刺激胆囊排出胆汁,胆囊受到食物刺激后,在15分钟内会排出一半的胆汁。

人在睡眠时,肝脏仍然会分泌胆汁,而清晨醒了之后,若没有早餐的刺激,贮存在胆囊里的胆汁,便不能及时排出,因此诱发结石。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食物对胆汁排放的刺激作用是不同的,蛋黄或者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促使胆汁排放的作用最强,高脂肪或者混合性食物的作用稍差,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最弱。

针对胆囊结石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切除胆囊和保留胆囊取石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应遵循“该保则保,当切则切”的原则。对于功能良好的胆囊,且有保胆意愿的患者,可考虑保胆取石;而对于胆囊功能已受损的患者,则应及时切除胆囊以防止进一步病变。

远离胆囊癌

从预防胆囊良性疾病开始

除了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同样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通常具备以下特征:直径≥10毫米、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炎症、单发或无蒂息肉、生长速度较快以及腺瘤样息肉。

值得注意的是,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也可能存在癌变风险。此外,瓷性胆囊(胆囊壁钙化)与胆囊癌的相关性较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其他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胆道感染、肥胖与糖尿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遗传学及基因突变、吸烟及化学暴露等。

守护胆囊健康

科学预防是关键

马永提醒,尽管胆囊癌凶险,但通过科学手段完全可以实现早期预防。

首先,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刺激胆囊过度收缩,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其次,规律作息对胆囊健康同样重要。

熬夜会影响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干扰胆汁分泌与排泄。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胆汁顺畅排出。

最后,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胆囊疾病的有效手段。

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包含肝胆B超的体检,而肥胖、有胆囊疾病家族史或长期高脂饮食的高危人群,则应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内容来源 | 健康南京、南京市第一医院、央视新闻、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