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位列第六!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出炉,揭开跨行业共性难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9 18:19:00
制约各行业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前六项)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记者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5 月 19 日发布的《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了解到,从综合得分看,江苏表现优秀,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南京位列第六名;地级市参评城市中,苏州、无锡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问卷数据显示,用工成本上涨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压力和跨行业共性难题。
本次评估在保持“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5个维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总体稳定基础上,对部分三级指标调整优化。评估通过组织50个参评城市报送相关情况,对企业开展网上调查,选取部分城市开展实地调研,引用和加工权威机构数据等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5万余份,通过大量实地面对面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对发展环境的真实反馈。
评估结果显示,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成功跻身参评城市前20。
参评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均为东部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占据半数,上海蝉联排名第一。其他地区城市则呈现明显追赶趋势,武汉、成都等城市得分排名位列前15,西安创新环境排名跻身前5,合肥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均进入前10。但同时,西部和中部参评城市在政策落实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问卷数据显示,反映政策“够不着”(34.15%,31.42%)、“落不了”(37.00%,39.74%)问题的企业占比相对较多,而东北地区企业在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18.84%)、规范涉企行政执法(17.62%)等方面反映较多。
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综合表现较优的城市
问卷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小企业营业收入水平整体保持稳定,反映上升或持平的企业数量达到六成,但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反映下降的企业占比较上年度增加9.45个百分点,达到45.09%,增收不增利现象较为明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体现出更强的经营韧性,64.69%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有所增长或持平。
问卷数据显示,用工成本上涨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压力和跨行业共性难题。不同行业也面临差异化挑战。如工业中小企业受成本上涨(用工56.17%、原材料53.62%)和订单减少(48.12%)影响较为明显,生产经营持续承压。信息传输、软件业等新兴行业面临高端人才缺乏(23.05%)的问题,服务业中小企业反映订单减少(39.51%)的背后折射出当下国内市场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问题,尚有待破解。
从综合得分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天津和武汉位列前10位,南京位列第六名;地级市参评城市中,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泉州、石家庄、海口和南昌位列前10位,苏州和无锡分别摘得冠亚军。
地级市参评城市中综合表现较优的城市
报告盘点了参评城市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主要经验做法,其中,南京市探索环评“打捆”审批改革,对同一园区内同类建设项目、同一建设单位内同类建设项目、同一行政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允许统一编制一本环评文件。南京市搭建“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网络,构建“1+5+N”线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苏州市纵深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建立以“三跨四清单”为基础的模式,充分提升经营主体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苏州市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之家”,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帮助企业与政府、高校、金融投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进行对接交流。无锡市围绕产业链配套协作和上下游协同创新,聚焦十个重点产业集群,探索局部产业小循环促进经济大循环的产业合作对接的新模式。
报告提出,需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现有部分政策难以有效匹配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投机构数量持续减少,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不足,制约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瓶颈,内生动力缺乏导致企业“不想转”,人才缺乏与资金不足导致企业“不敢转”;成本和账款压力加大制约企业发展,七成企业反映要素成本上涨,拖欠账款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仍存在服务力量薄弱、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服务企业效果尚有待加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