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坐诊、没号挂,她却是我们离不开的好医生……
来源: 微扬中
2025-10-30 21:20:00
“水发黄不一定是污染,得看是水箱锈蚀还是管道老化,每个细节都藏着安全密码。”在市疾控中心卫生科,汪媛正对着一份水质检测报告,逐行核对37项指标数据。这个涵盖食品、生活饮用水、消毒质量、学校卫生监测的科室,琐碎是日常底色,入职以来,汪媛始终把“健康守护”藏在每一个数据、每一次采样的细节里。
卫生科的工作,是无数件“繁琐小事”的叠加:食品采样时的标签核对,水质检测里的余氯校准,医院消毒质量采样的季度循环,还有每天的学校缺课上报……汪媛却从不觉得重复,“每一步都是给老百姓筑健康防线,半点马虎不得。”
最让她成长的是2022年的支援经历。入职仅2个月,她就跟着团队奔赴丹阳支援疫情防控。“电话不离耳、数据不离手”是那段日子的常态。看着同事们争分夺秒核对信息,她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后来能从容对接社区、整理数据。“原来每一份微小的坚守,都是在为防线补砖。”
这次实战让她把“与时间赛跑、与数据较真”的劲儿带回了日常。遇到食源性疾病流调,她不再满足于“查完就结束”,而是从“找原因”延伸到“堵漏洞”“普知识”。一次乡镇水质应急监测,同事一句“我们的报告决定村民能不能喝水”,让她彻底转变——现在出具每一份检测报告,她都会反复核对数据,还会结合现场情况补充风险提示,“要把事做扎实,才能让大家喝得安心。”
刚入职时,汪媛是个“怕出错的新人”:测水质余氯得照着手册一步步来,学校卫生监测要跟着同事学流程,面对数据报告反复核对却不敢下结论。但现在,她早已变成“敢担责任的熟手”,参与水质污染应急演练时,能从“水发黄”的细节判断问题根源;看学校缺课数据时,会主动分析是否存在公共卫生风险。“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老百姓的健康”,成了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过去,汪媛发现问题不敢要求整改,怕起冲突;现在只要数据异常,她会第一时间沟通,直言“这是我的责任,就得担起来”。她还养成了积累和总结的习惯,有本专门的“问题本”,记着夏季餐馆要重点查“凉菜制作环境”、婚宴要追溯“批量食材检疫”等细节,更会把流调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整理成“食品安全提示”,在工作中同步宣教,让健康守护从“事后调查”提前到“事前预防”。
从入职时的“新人”到如今的“能手”,汪媛把卫生科的琐碎日常,过成了守护健康的“细致篇章”。“我做的都是小事,但把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实,就能给大家多一份安心。”
●扬中首家,盛大开业!居家刚需来这里解决,价格太香了!
●镇扬便民快巴来了!内含详细班次时间,请市民查收~
●20多天卖超400锅,金山学院旁这家鸡汤店,才开业就爆火了!
●85后博士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来扬中做“水上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