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现!“鸟中大熊猫”彩鹮做客盐城条子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4 12:18:00
10月21日,记者从盐城东台条子泥景区获悉,南京林业大学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景区“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的身影。这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彩鹮首次现身条子泥湿地,其现存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稀少,此次观测为盐城湿地生态保护成果提供了重要佐证。
![]()
彩鹮隶属于鹳形目鹮科彩鹮属,是鹮科家族中极具神秘色彩的成员。它的羽毛在阳光折射下会呈现紫、蓝、绿交织的金属光泽,因此享有“会移动的宝石”之称。成年彩鹮体长约60厘米,细长的喙形似探针,能精准探入湿地淤泥中,捕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食物。“20世纪末,彩鹮一度被学者认为在国内野外绝迹。”南京林业大学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工作人员介绍,直到2003年,消失多年的彩鹮才在台湾地区被重新发现;2005年1月,广东湛江红树林观测到彩鹮踪迹,此后数年多地陆续有观测记录。在江苏,近些年彩鹮观测次数屈指可数,此次现身条子泥实属罕见。条子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观鸟赛共记录到212种鸟类,其中条子泥区域新增3种,目前湿地累计记录鸟类已达418种。”
![]()
近年来,盐城条子泥湿地珍稀物种种群数量持续攀升,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濒危物种小青脚鹬观测数量从1150只增至2440只,连续突破全球预估不足1000只的数量上限;东方白鹳在此繁衍生息,累计记录121只;卷羽鹈鹕连续3年有小群体来此越冬……越来越多“候鸟贵客”的到来,得益于湿地持续推进的“退渔还湿”“生态修复”等生境改善工程。东台沿海经济区坚持科学、精准、有效保护原则,构建“政府+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协作机制,通过科研团队定期监测、生态摄影师影像宣传等方式,营造全民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
如今,彩鹮飞抵条子泥,标志着湿地生态修复已实现“点—线—面”贯通,生态廊道的打通让消失的珍稀鸟类循着健康湿地的气息重返。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评价:“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川水湾等项目的成功修复,积累了海岸带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第一手经验,将为破解全球性生态保护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与技术支撑。”
通讯员 赵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