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金秋沃野绘“丰”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6 12:57:00

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此刻的江苏大地,秋风掠过沃野,稻浪翻滚间已见金穗沉实。全省大面积秋收秋种即将全面启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收战役正在打响,这既是对全年农业生产的检验,更是对“国之大者”的生动践行。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不仅凝聚着万千农民的辛勤汗水,更彰显着江苏作为农业强省的韧性与担当。

十月十二日,宿迁市泗洪县龙集镇六百亩中药材黄菊花迎来丰收季,种植大户正组织人力将刚采摘的菊花进行分拣、上架、烘干,按订单有序发货。 张连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10月2日,句容二圣水库秋捕起网,现场鱼跃人欢,一派丰收景象。杨志国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近日,赣榆区沿海养殖的3万多亩坛紫菜陆续进入“头茬”收割期,10月10日,当地“海洋牧场”一派忙碌,养殖户在抓紧采收。司伟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今年的秋收,江苏面临着特殊的考验。9月中旬以来,持续阴雨导致淮北等地田间湿烂,影响秋收进度和秋种开展,各地“抢”字当头,加快成熟秋粮抢收,全力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确保冬小麦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人努力、天帮忙,让“饭碗”端得更稳、“粮仓”筑得更实。

10月10日,南通市海门区,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500余亩“低GI”功能性水稻喜迎丰收。 袁伟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9月11日,如皋市长江镇永平闸社区葡萄种植园喜获丰收,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吴树建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10月12日,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工人忙着收割成熟甘蔗,供应周边市场。刘须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丰收背后,是江苏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我们看到,“无人农场”里智能收割机自动规划路径,耕地、海洋、天空共同“长”出食物,数据、资本、人才持续“流”向田野,“苏”字号农产品品牌借助电商走向全国……科技赋能、绿色转型、产业融合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10月14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村稻谷成熟,村民抓住晴好天气,抢收稻谷,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李东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9月26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京高淳固城湖螃蟹迎来“金秋第一蟹”开捕。蟹农们收起沉甸甸的蟹笼,收获首批肥美螃蟹。新华日报记者 邵丹 摄

10月3日,淮安市洪泽区乡村,种植、养殖户在塘中采收菱角、芡实,供应市场。贺敬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秋收,是对耕耘的礼赞,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绘就城乡共富的新图景。在世界粮食日,让我们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更加珍视脚下的土地,敬畏每一粒粮食,致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征程上,继续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