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为啥这么长?
来源: 南通发布
2025-10-13 22:25:00
自5月12日入夏
直至10月13日
南通的夏天已经长达155天
并且仍在继续
国庆中秋假期中的南通街头。钱咸华 摄
今年夏天为何格外漫长?
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何时才会到来?
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
南通发布记者
今天走访了市气象部门
探寻“超长待机”夏季
背后的气候密码
01
155天刷新纪录:
“超长待机”的炎热夏季
“都10月中旬了,怎么还这么热?”这几乎成了近期南通市民见面时最常发出的感叹。短袖、空调、冷饮,这些本该属于盛夏的“标配”,即便到了寒露节气,仍然没能从日常生活中退场。
大家的感受并非错觉,今年的夏天,确实非同寻常。5月12日,南通“跑步”进入夏天,不仅比常年平均偏早了17天,更是刷新了史上最早入夏纪录,自此便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截至10月13日,夏季长度已达155天。对比1991至2020年这三十年的气候数据,南通常年平均夏季日数为121天,今年超出了30多天,再次刷新纪录,成为史上最长的一个夏天。
市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入夏以来我市共出现了三轮高温过程,分别为6月29日至7月7日、8月13日至25日,以及8月27日至30日。特别是8月中旬那场持续十多天的高温热浪,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高温黄色与橙色预警信号几乎每天轮番上阵。
更令人意外的是,10月6日,盛夏的余威以破纪录的方式再次显现,当天刷新两项纪录。南通站最高气温一举突破35℃,创下最晚高温日的新纪录。与此同时,今年南通站累计高温日数达到40天,打破了此前39天的历史纪录。
军山绿野向日葵花海。钱伟章摄
02
背后推手揭秘:
异常强盛的副高“霸屏”
往年进入秋分节气后,高温便会逐渐消退,秋季的脚步也会推进到长江流域。今年却“不走寻常路”,10月上旬依然热得像盛夏,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长夏天。气象专家指出,这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异常强盛且稳定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团兼干气团。”气象专家解释,夏季,它的边缘控制着降雨带,而中心区域则盛行下沉气流,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不易凝结成云。缺少了云的遮挡,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气温持续偏高。
今年夏秋之交,副高强度异常偏强,覆盖面积也很大,其脊线位置稳定控制着我国江淮、江南等大片地区,南通也长时间处于其掌控之下。在副高的强势笼罩下,一方面南通天空云量稀少,阳光得以“全功率”照射,为升温提供充足能量;另一方面,副高也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有效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
03
秋天“姗姗来迟”:
最晚入秋纪录或被刷新
那么,南通什么时候才能迎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真正秋天?
气象学上对于入秋有着明确且严格的标准:需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才能认定为进入秋季,而第一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日期,即为入秋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南通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9月27日。此前最晚入秋纪录出现在2021年,直到10月16日才完成夏秋转换。而今年,这一纪录极有可能被再次刷新。
滨江花海。记者 许丛军摄
气象专家表示,季节转换的关键,在于大气环流能否发生根本性调整。目前,持续“霸屏”的副热带高压已出现减弱撤退的迹象。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10月18日至19日,将有一股实力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南通,有望击退盘踞已久的副高,带来较为明显的降温和大风天气。
这股冷空气是否能让南通正式入秋?气象专家坦言,由于预报时效较长,具体情况仍需临近时持续监测研判。但可以肯定的是,降温已是“板上钉钉”。专家也提醒广大市民,季节转换期间气温波动较大,大家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调整着装,谨防感冒。
文字: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俞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