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锣鼓声声,敲出“幸福节拍” 全国秋季“村晚”在南通崇川爱国村精彩开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3 18:49: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 吴佳笑 通讯员 陈馨)“嗨哟嗨哟,咚咚咚......”当苍劲的号子声撞上铿锵的锣鼓声,在长江岸边激荡、在田间地头回响,一场属于乡村、属于百姓的文化盛宴精彩上演。10月12日晚,在满载丰收喜悦的金秋时节,“滨江之链·共享秋韵”2025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爱国村举行,数千名村民围满白龙湖公园的水上舞台,叫好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现场,悠扬的歌曲、柔美的舞蹈、欢快的童声合唱,惊叹不已的非遗表演等轮番上演,通过“沃土·根脉”“耕耘·收获”“星辰·梦想”三大篇章,共14个节目,唱响丰收喜悦,再现生活的新变化,让村民们尽赏乡村新景。以“四季”为题现场拉歌,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带动不少观众跟着一起哼唱;歌曲与服饰表演《蓝印花》创意十足,在聆听悠扬歌声的同时,见证非遗“活”起来;“古器”南通锄箫和民乐团创新合奏,将农耕岁月的变迁娓娓道来。情景表演唱《故乡老街》与广场舞《我家住在江海边》再现悠悠时光里的乡愁与江海儿女的乡情;小品《草莓熟了》取材于农村生活,结合网络直播等时代特色,诙谐幽默,引得观众笑声不断

今年68岁的省级非遗陆家锣鼓市级传承人马济僮是土生土长的天生港人,已经敲鼓20多年。现场,她与其他17位传承人带来了两段原创的欢快锣鼓表演。“我们每周都要排练,只要有舞台,我们就愿意上来表演。”伴随声声锣鼓,这项百年非遗也越敲越响亮,从村里传向更广的舞台。在她看来,陆家锣鼓的鼓点与新时代合拍,敲出了动人心弦的新节奏,这正是乡村生活越过越有滋味的“幸福节拍”。

天生港镇是张謇先生“一城三镇、城乡相融”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村则是南通唯一入选2025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天生港镇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文化兴街、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街道与南通粮食集团在红色农场共建高附加值农作物试验基地,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功打造了“白美人”绿色果蔬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农户增收,实现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同频共振。

白龙湖畔,承载着张謇先生“一城三镇、城乡相融”的宏伟理想;爱国村里,正续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文明昌盛的动人篇章。今年以来,崇川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打造“欢乐五水汇”、“文化大串门”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群星奖”“五星工程奖”等赛事上屡创佳绩,开展“百姓文化大讲堂”、“非遗进社区”等千余场惠民活动,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持本土原创是本次晚会的一大亮点,以“爱国村的景、天生港的人、崇川区的事”为创作源头,书写“乡村振兴路 筑梦爱国村”的美好愿景。从节目创作、演员选拔到现场互动,鼓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全方位融入本地元素,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力;通过专业院团的打磨,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了群众身边,文化惠民直达基层。

在白龙湖公园还举办了“秋韵市集”,包含非遗展区、特色农副产品推介、文旅宣传等近百个摊位,全面彰显特色文化底蕴。以特色秋景、地道美食、非遗雅物和企业产品,展现爱国村的变迁、天生港的风情和崇川的故事,吸引了数千名居民观看和参与,丰富的摊位让居民停下驻足,精彩的节目不时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和手机记录。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