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滨海:文明实践“四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4 20:01:0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今年以来,盐城市滨海县锚定“以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目标,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与德治建设深度融合,以文明实践“软实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让文明新风浸润乡野、滋养民心。
以阵地为基,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滨海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主阵地作用,创新“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融合模式。
在滨海县农业园,“1+N”宣讲矩阵成为政策传递的纽带——以实践阵地为核心,在家庭农场、田间地头设“流动讲堂”,“垄上宣讲团”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结合“智慧农业”案例传授技术,把“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农民在劳作间隙就能学知识、得实惠,真正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服务为要,让民生实事“实”起来。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滨海县构建“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组建“助农兴技”“银发护苗”等20余支特色队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榆镇的“科技助农”“电商兴农”8支专业服务队,创新“线上问诊+线下巡田”模式:此前三元村草莓园遭遇炭疽病,农技志愿者3天内解决病患,帮农户挽回10万元经济损失,用实际行动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以文化为魂,让乡村新风“树”起来。文化惠民活动为乡村注入精神活力。各地依托实践阵地开展特色活动:正红镇深挖红色与非遗资源,通过“红色故事会”、剪纸展演、戏曲演唱,在“我们的节日”中传递文明;同步修订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县农业园村民自编自演“村晚”,淮剧、快板轮番上演,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丰富精神生活。
以德治为引,让乡村治理“优”起来。道德建设是乡村善治的关键。滨海县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倡导移风易俗:正红镇联盟村通过“红白理事会”监督,将婚宴标准从每桌800元降至450元,村民年均人情支出下降68%;滨海县建成50余个“道德积分超市”,村民凭善行义举兑换生活用品,让“德者有得”成为共识,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如今,文明实践已成为盐城滨海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通讯员:马会会 李蓥吉 陈之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周珉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