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平台落户,重大项目集聚 如东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2 19:05:00
9月20日,江苏如东举办了一场具有标志性的产业与科技融合活动。赛迪工业和信息化赋能中心(南通)、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南通中心双双揭牌,超威(中泽能)储能系统集成、电芯及便携式储能Pack、新型显示光学材料和锦恒现代物流园等4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这不仅是一场招商引资与产学研合作的集中展示,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是地方政府对新质生产力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长三角产业链与创新链加速重构的缩影。
国家平台落户,为如东发展注入战略动能
在此次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赛迪工业和信息化赋能中心(南通)的揭牌。作为工信部直属的产业智库,赛迪顾问长期服务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其入驻如东意味着国家级产业咨询与资源整合力量将在这里发挥作用。
“赋能中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方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中心不仅是如东经开区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的平台,也将成为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抓手。赛迪将通过产业赛道研究、资源导入、品牌建设、成果转化等全方位服务,为如东的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南通中心的成立,则进一步凸显了如东在生命健康产业上的发展雄心。该中心由中国药科大学与如东经开区合作共建,将在“技术交易、成果推介、中试开发、人员培训、临床对接”等方面展开合作。中心的设立,将推动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医药产业链的全链条提升。
如东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说:“‘国字号’智库、‘最强大脑’加持,推动科创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新面孔加盟,为产业向新跃升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表态,道出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通过国家平台和高校资源的引入,如东经开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赛道上,正加速迈出坚实步伐。
重大项目签约,催生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除了平台揭牌,当天的另一个重点是4个重大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46亿元,涵盖储能、新材料、物流等多个产业方向。
首个签约的项目是超威(中泽能)储能系统集成制造与综合能源服务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新建先进储能集成智能制造生产线,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30亿元以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企业,超威与合作方选择落户如东,看重的是当地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江苏国驰智储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平在签约现场表示:“如东是一个非常好的土壤。这里的风电资源丰富,港口条件优越,加上高效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项目落地的信心。”他还提到,储能产业与如东的新能源优势高度契合,未来有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紧随其后的是电芯和便携式储能Pack项目,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电芯及便携式储能Pack生产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以上。该项目将进一步补齐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动如东在新能源领域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新型显示光学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偏光片等光学薄膜材料的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销售20亿元以上,综合纳税超1亿元。这一项目将填补如东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的空白,拓展高端制造新赛道。
最后签约的锦恒现代物流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大宗物流仓储、供应链物流中心、邮政快递分拨枢纽、电商云仓与产业平台,达产后年税收可达1000万元,并将带动约8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的落地,将为如东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物流支撑。
这些项目各有侧重,但共同特点是契合国家战略方向,符合如东产业发展的重点需求。它们不仅带来直接的投资和产出,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链协同,推动如东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
科创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构筑新质生产力高地
从宏观的层面看,这些动作的背后,是如东积极探索“科创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强省,近年来持续推动“四链融合”——即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有机结合,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如东的探索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赛迪赋能中心提供顶层设计与产业智库支持;药科大转移中心强化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重大项目则通过资金和市场力量加速落地。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的有机联动,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现实样本。
这种模式,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引向产业链前端,再通过市场转化形成规模化效应,真正实现了从创新到生产力的闭环。这也意味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正在县域层面得到有力验证。
融入长三角协同发展,放大区位与资源优势
长三角是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之一。作为江苏沿海的重要县域,如东紧邻上海,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如东在承接上海创新资源、联动苏南产业基础的同时,依托自身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资源和港口条件,逐渐成为长三角产业协同的新支点。
储能、新材料、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突破,使如东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产业基础,也为长三角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如东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放大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地方与区域的双向赋能。
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五霞介绍:“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国家级园区创建,全力拼招商、拼项目、拼服务,在建的55个产业项目快速推进,部分产线相继投产。下一步将继续全力跑好后半程,让每一位客商放心投资,让每一个项目尽快达产见效。”
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正是如东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如东县委宣传部)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