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阳光下的守护” |“空中110”守望山海港城,连云港探索低空警务提升工作效能

来源: 江苏警方

2025-09-16 21:21:00

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符合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已在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领域引起深刻变革。低空经济与警务工作结合,能产生哪些应用场景?能发挥什么关键作用?

9月14日,记者随公安部“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安局基层所队进行实地探访。在电脑前,民警一键确认,数公里外的无人机方舱随即开启,警用无人机迅速升空,飞往指定点位。电脑屏幕上实时回传街道、车辆等画面,民警可全面排查现场情况。10余分钟后,警用无人机完成巡查任务,自动返回方舱。这种充满“科技感”的操作,已成为连云港低空警务实践的日常。

“有人觉得低空警务就是‘会飞的摄像头’,其实远不止于此。”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春成介绍,连云港市公安局首创一体化、立体化、实战化的“空中110”警用无人机指挥与处置体系,通过平台接入与数据融合,不断拓展警用无人机应用场景,提升警务实战效能。所谓“丰富应用场景”,即让警用无人机执行更多不同任务,并不断优化执行效果。

首先,“空中110”为民警提供了“天空视角”,有效克服了山、海、港、岛、城交织的复杂地理环境限制,实现“空地一体”打击与防控。在打击非法加油违法犯罪行动中,“空中110”充分发挥优势,快速发现非法加油行为,为地面警力提供了精准指引。李春成表示,在处置突发警情时,“空中110”同步介入,使民警在赶赴现场途中即可掌握实时态势,在追踪和搜捕工作中效果显著。即便在夜间,警用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系统也能清晰识别目标,极大地提升工作质效。除协助办案外,“空中110”在服务群众方面同样表现突出。进入旅游旺季,连岛风景区迎来众多游客,警用无人机通过低空喊话疏导人流、宣传反诈知识。同时,民警借助警用无人机,动态观察景区游客密度,科学调度执勤警力。

此前,海州区一名老人离家出走被困湿地。警用无人机迅速勘查现场概貌,排查重点区域,锁定老人的位置。其余机组实施低空伴飞,引导搜救队伍前进,最终成功救助老人。目前,连云港“空中110”已应用于警情处置、交通管理、巡逻防控、救助服务、活动安保等多种场景,初步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治理新格局。谈及“空中110”带来的变化,受访民警普遍提到“解放警力”。今年夏季,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连云港火爆开赛,现场气氛热烈。“空中110”实时观察场内外动态,排查安全隐患。

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指挥调度大队教导员陈俊翰说:“警用无人机填补了地面警力的视野盲区,最大化提升了有限警力的工作效能。”在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民警根据地域和时段设定无人机巡防路线,执行早中晚护学、上下班交通疏导、夜市治安巡查等任务。站长唐建平表示:“以往民警巡逻辖区一圈需要半小时,‘空中110’只需5分钟,大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效率。”

自启用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以来,海州区街面警情平均响应时间缩短50%以上,抢险救灾、救援救助、矛盾调解等警情现场处置率持续提升,获得群众广泛好评。提升低空警务效能,关键在于建设专业队伍。

近年来,连云港市公安局组织开展无人机驾驶培训、低空警务平台操演、空地警力联合演练,加强无人机专项人才培养。目前,连云港市公安局已培养部级专家1名、警航教官5名、警航无人机操控员140名。

此外,连云港公安牵头研发低空警务融合应用的有关平台,整合公安内部警务飞行资源,实现117架警用无人机、34套方舱“一网展示、一键调度、一令到底”,并兼容全市政务无人机应用,成为推动低空治理现代化的“最强大脑”。连云港公安组建的15支“空中110”团队,今年以来累计出动警用无人机5000余架次,参与预警处置治安、交通等各类风险1000余起,护航大型活动50余场,协助救助群众400余人次。 

来源丨公安部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