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新善风采|金山e知交 大爱中国行: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1 19:35:00

2025年8月,江苏灌南县长江路小学的教室里,镇江和灌南两地的孩子们正通过新媒体平台共享非遗知识。2025年8月11日至14日,“金山e知交 大爱中国行”走进江苏省灌南县,这是该项目首次在江苏省内开展活动。这项由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的新媒体公益行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坚守,从“支教”到“知交”

“金山e知交 大爱中国行”起源于2015年。当时,金山网和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展了“金山e支教 大爱中国行”大型网络支教活动。

该项目最初旨在运用新媒体手段,为西部山区小学搭建网络教室,整合镇江优秀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输送,弥补传统支教的不足。

经过多年发展,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西部山区小学的教学条件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23年,项目升级为“金山e知交 大爱中国行”,从单向的“支教”变为双向的“知交”,更加强调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再度创新,聚焦乡村振兴

2025年的活动以“品非遗之美 树强国之志”为主题,旨在建立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常态化机制,推进乡村文化志愿服务。

在灌南县长江路小学举行的启动式上,社会组织代表和爱心企业家、非遗传承工作者一起向灌南青少年捐赠了爱心物资及镇江醋饮品、活动主题纪念紫砂杯等特色文创产品。

两地学生代表还分享了“最喜爱的一本书”,通过书籍传递情谊与知识。

调研座谈会上,镇江、南京、无锡等地社会组织、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与灌南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开展文化交流、产业合作的下一步打算。

新媒体赋能,教育帮扶新模式

“金山e知交”项目最大的特色是运用新媒体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2017年,该项目在西藏达孜县中心小学建立了新媒体网络支教点。通过搭建多媒体教室,运用网络为当地老师增能,使得达孜的孩子们能够共享到镇江的师资力量。

“镇江的小朋友们好!”“达孜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在金山网演播室与达孜中心小学现场连线的微课堂活动中,镇江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与达孜的小朋友们互致问候。随着镇江“东方娃娃”郭亮老师创意黏土课程的开始,镇江小志愿者和达孜小学的小朋友们彼此互相帮助,完成了充满创意的作品,并且成为了好朋友。

非遗传承,文化互鉴新平台

2025年的灌南之行,非遗传承成为亮点。活动期间,两地师生近80人参观了灌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博物馆、吴书事迹陈列馆等地。

他们还参与了剪纸、太平泥叫叫、宜兴紫砂、灌南麦秆画、魔方运动、书法、写作等非遗和特色实践课程。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让灌南的孩子们接触到镇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镇江的师生深入了解灌南的本地文化,实现了真正的文化互鉴。

成果丰硕,荣誉见证成长

经过十年发展,“金山e知交 大爱中国行”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活动先后荣获首届镇江慈善奖、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网络公益十佳项目、江苏志交会银奖项目等荣誉。

项目还入选中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江苏省网络扶贫优秀案例荣誉奖。

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付出与坚持。从2015年至今,项目足迹已经走过甘肃、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为当地山区十余所小学和教学点搭建了多媒体教室。

十年间,从西部边疆到东部乡村,从“e支教”到“e知交”,新媒体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让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爱心和坚持则打破了心理距离,让两地的孩子能够心贴心交流。这正是“金山e知交 大爱中国行”的最大意义所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