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还有赤链蛇!常州这次农田蛙类调查监测收获满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0 17:06:00
“你朋友圈发的青蛙照片咋看着这么新奇?”“昨晚摸黑抓蛙有没有啥大发现?”最近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的走廊里,总能听见同事们追着生物多样性监测团队的成员们打听“夜间奇遇”。
这支原本低调的“技术流”团队,如今成了单位里的“暗夜明星”——每当夜幕降临,别人遛弯跳广场舞,他们却戴着头灯、揣着记录本,钻进金坛溧阳的稻田里与蛙类的开启一场“深夜对话”。
头灯的光束划破夜色,蛙鸣声里夹杂着笔尖沙沙作响,这帮“夜猫子”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生态监测干成了单位里的热门话题,更用沾满泥土的记录本,写下了守护城市生态的别样浪漫。
“夏季蛙类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19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段监测数据最准确。”生物多样性监测团队负责人说。
为确保数据科学规范,团队提前一周开展白天的样地踏勘,严格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技术规范选择监测点位,最终在金坛、溧阳两地划定2个农田样地、16条监测样线。
月光下,监测人员压低身形,认真记录着泽陆蛙、饰纹姬蛙、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等不同蛙类,连赤链蛇、短尾蝮等爬行动物的踪迹也被一一标注。
作为江苏首个平原水网型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常州中心近年来持续强化监测能力建设:植被覆盖遥感解译、水生生物环境DNA检测、鸟类AI智能识别、红外相机昼夜监测……一系列“黑科技”手段相继投入应用。此次蛙类调查顺利开展,标志着常州中心已形成涵盖植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全要素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监测不是目的,守护才是根本。”生物多样性监测团队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将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发挥好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在生态质量监测中“控制性”作用,为高水平保护做好技术支撑。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