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淮河入海水道“跑”起来,盐城港“火”起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9 14:54:00

滔滔淮水,奔流入海;世纪工程,惠泽民生。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盐城锚定“安澜淮河、生态淮河、发展淮河”目标,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为核心,以港航能级提升为引擎,在水利建设与水运发展的赛道上跑出“盐城速度”,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幅治水兴港、通江达海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世纪治淮工程领跑:17个月筑就防洪屏障,百亿投资超前“过半”

“以前汛期总提心吊胆,现在有了张家河闸站,心里踏实多了!”站在滨海县张家河闸站前,看着5台泵机以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将淮水引入黄海,当地村民难掩喜悦。这座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关键节点,从2022年7月开工到建成投运仅用17个月,不仅创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加速度”,更将滨海县城防洪标准从“不足五年一遇”跃升至“十年一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筑起“安全屏障”。

不远处的海口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同样热潮涌动。作为入海水道末级控制工程,这座概算投资11.12亿元、工期42个月的“水利重器”,承担着泄洪、排涝、挡潮、减淤多重使命。目前,项目已完成新北闸复合桩及地连墙等基础工程,转入闸室墩墙及翼墙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占概算总额的21%,朝着2026年竣工目标稳步迈进。

两大节点工程的高效推进,正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的缩影。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439.85亿元,2022年7月30日正式开工,计划2029年竣工。截至目前,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超前实现“工程过半、投资过半”目标。“建成后,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将大幅提升,航运条件、生态环境也将同步改善,真正实现‘一河安澜,全域受益’。”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

黄金水道加速成型:船闸验收放水贯通动脉,港航项目提前落地

水利工程筑牢“安澜根基”,港航建设激活“发展引擎”。日前,省水运重点工程——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响水船闸顺利通过验收并放水,标志着这条连接东部沿海与内河的水运通道进入收尾阶段。“以前船舶通行要绕远路,现在响水船闸通了,物流效率至少提升30%!”常年往返于灌河与淮河的船主王师傅算了一笔“效益账”。

不止响水船闸,盐城港航建设正呈“多点开花”之势。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6%;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的盐阜船闸项目,更于6月29日提前实现部省调度开工目标,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按序时推进,预计2025年全线贯通。

“盐城坐拥淮河出海航道、连申线、刘大线等多条省干线航道,东接黄海、南邻长江、西承淮河全流域、北接连云港海港,‘通江达海接运河’的格局早已成型。”盐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一批港航重点工程落地,盐城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优势持续释放,东部沿海内河航运“黄金水道”正加速崛起,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水运支撑”。

门户港口能级跃升:吞吐量同比增幅超13%,“淮河战略”链接万里江海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淮河经济带与全球市场对接的“桥梁”。走进盐城港滨海港区,万吨级货轮正有序靠泊,龙门吊挥舞巨臂装卸集装箱,一派繁忙景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盐城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8854.34万吨,同比上涨13.9%;集装箱量完成50.26万TEU,同比上涨34.8%,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亮眼成绩背后,是盐城港“淮河战略”的精准实施。目前,盐城港大丰、射阳、滨海、响水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7个;航线网络持续扩容,新增6条航线后累计达63条,其中“沪盐”航线实现“天天班”,打通淮河流域至上海港的“快速通道”。

“我们不仅要‘建港口’,更要‘强合作’。”盐城港集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盐城港布局淮河流域,签订“港港、港政、港企、港校、港行”五类战略合作协议超100份,通过“新时代百团大战”“南征北战闯市场”等活动,累计拜访企业超4万户,吸引新客户超3000户,形成“陆改水”增量3392.6万吨、“散改集”增量7.5万TEU,构建起“淮河沿线—盐城港—全球市场”的物流闭环。

淮河安澜,则流域兴;港口通畅,则经济活。如今的盐城,正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为纽带,以盐城港为枢纽,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在筑牢防洪安全屏障的同时,让淮河“黄金水道”的潜能充分释放,为沿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扛起“盐城担当”,书写新时代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通讯员:陈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周珉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