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在海门读书,真的很幸福!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9-05 20:27:00

“躺下来睡完,下午上课脑子更清楚啦!”9月1日,聚贤小学五年级学生顾珉瑄刚结束午休,便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课桌椅的“变形”功能——将学习用品收进桌肚,倾斜桌面、扳动把手、调整椅背,三步操作后,普通课桌就变成了舒适的午睡躺椅。

2025年秋季学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多所中小学校园设施改造工程陆续竣工。宿舍翻新、操场升级、空调全覆盖……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变化,让学生们的开学幸福感直接“拉满”,也让海门教育的温度在细节里悄然流淌。

走进聚贤小学的教室,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每位学生座位上的“新伙伴”——符合人体工学的可折叠午睡课桌椅。“以前趴在桌上睡,醒来胳膊麻、脖子酸,现在能躺着睡,连做梦都踏实。”孩子们兴奋地说。

这套“会变形”的课桌椅,藏着不少巧思。“我们借鉴了汽车座椅的设计理念,力求让孩子用得安全又舒适。”聚贤小学执行校长陈凤介绍,课桌可竖直抬起,留出足够空间让双脚伸展;配套的灰色枕头更是“一物两用”,夏季能当枕具,天凉后下滑调整位置,就能变成支撑腰部的腰托,呵护学生脊柱健康。

从“将就趴睡”到“讲究舒适”,小小的课桌椅升级,不仅解决了家长忧心的午休问题,更让教育的细致关怀,落在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日常里。

“以前夏天上课,风扇转个不停还是满头汗,现在教室里凉丝丝的,听课特别专心。”余东小学六3班学生江梁霆对着教室角落的新空调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新学期,该校15间教室全部装上了新空调,室内温度稳定在26℃左右,彻底告别了过去夏季闷热、冬季寒冷的上课环境。

为了用好这批空调,余东小学还制定了配套的使用管理办法:上课时段根据气温调节温度,放学后及时关闭电源,既保证学生舒适,又避免能源浪费。余东小学校长陈伴荣笑着说,看着孩子们在清凉教室里专注听讲的模样,所有的投入都值得。

余东小学的变化,是海门全区教室空调全覆盖的一个缩影。“2025年我们投入242万元,为40所学校的609个教室安装了空调,实现了全区所有中小学校教学场所空调全覆盖。还投入315万元对相关学校的电路进行了改造,确保空调安全稳定运行。”区教体局装勤中心负责人介绍,所有安装调试工作在暑期前全部完成,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开学就能享受到舒适的学习环境。

“快看!草坪是软的,跑道踩上去好舒服!”在三厂小学的校园里,即将完工的新操场成了新学期学生们热议的话题。足球场铺上了柔软的人造草坪,篮球场采用了防滑耐磨的硅PU场地,老旧的塑胶跑道全部铲除重新铺设,连排水沟盖板都经过了重新设计,一个功能分区清晰、安全环保的运动空间,正等待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

“招标、检测、监督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三厂小学校长张莉介绍,此次操场改造投入近75万元,篮球场地、足球场地及塑胶跑道全部严格执行GB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最新国标,进场的每一批材料都附带完整的质量检测报告,就是要把操场打造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下周就能全面投用。

“十月、十一月我们将开展‘体质提升月’活动,后续还会推出一系列配套活动,全面推进‘2·15专项行动’落地,经过改造升级的操场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体育锻炼体验。”张莉望着崭新的操场,充满期待。

这个新学期,海门还有多所学校迎来了“专属升级”:东洲小学配备全新课桌椅、进行操场改造;新教育小学升级升旗台和廊道;各幼儿园推进卫生间、围墙和游戏区改造;多所中小学同步提升篮球场、食堂和教学配套设施……

“2025年我们共投入1100万元校园(舍)维修经费,从硬件设施的各个维度入手,全方位改善学生的学习和运动环境。”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海门校园里,知识在课堂上传递,温度在细节里生长——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成为海门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教育用不用心,孩子最能感受到。课桌椅是不是舒适,能否让他们久坐不累;教室空调凉不凉,能否帮他们驱散燥热;操场跑道软不软,能否让他们尽情奔跑无惧磕碰——这些藏在日常里的细节,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教育的品质与温度。

教育迈向优质,从不止于设施的更新迭代,更在于对每一处细微环节的用心打磨。当孩子们在可折叠午睡椅上安然小憩,舒缓身心;在柔软跑道上尽情奔跑,释放热爱;在惬意的教室里认真听讲,憧憬未来。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更见教育者的拳拳真心。

近年来,各地持续加大教育领域投入,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的务实举措:是让孩子告别“趴睡”的午休椅,是保障视力的护眼灯,是及时更换的饮水设备滤芯,是日益改善的学生用餐和住宿条件……这些“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投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稳稳接住了千万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一座城市的教育细节,藏着它的未来成色。孩子是城市最具活力的“未来力量”,他们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每一份关怀,在成长中收获的每一份安全感,都会化作未来建设城市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教育的“优”,在于细节里的“暖”;城市的“兴”,在于对未来的“重”。当全社会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将这些身边的温暖细节一点点汇聚,便铸就了海门最耀眼、最值得期待的未来。

时评文案:林莉

记者:张鎏礁、何天宇

摄制:徐张渝

出镜:张鎏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