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师同台授课,这堂抗战精神主题“开学第一课”扎实厚重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5 11:17:00

“很震撼,也很深刻。触摸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读懂了‘军民同心’背后的胜利密码,感受到了抗战精神的力量。”扬州中学八年级学生朱梓语难掩激动。9月4日上午,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同台授课,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为青少年打造一堂融历史追寻、精神体悟与使命传承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大学生课堂

军史专家化身特殊“信使”,宣读开国中将的抗战记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该活动由扬州市教育局指导,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主办。活动中,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军史研究专家王国强化身特殊“信使”,宣读了三垛河口伏击战指挥员、开国中将刘飞将军女儿刘凯军珍藏的家族抗战记忆。他生动回顾了刘飞与战友浴血奋战的岁月,细致还原了“军民共筑口袋阵”剿灭伪军团长马佑铭的经典战例:“‘军民鱼水情’是刘飞将军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没有老乡的地形图,部队找不到伏击点;没有群众的掩护,战士们隐蔽三天三夜早已暴露。这场胜利,是群众用脚底板‘抬’出来的!”现场,刘凯军深情寄语学生:“愿你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以奋斗点亮青春,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随后,江苏省红色故事大赛金牌选手刘斌以《谢家巷的抗战星火》为题,将时光拉回全国抗战爆发初期,讲述了江上青等进步青年组建“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动员民众抗日的感人故事。“伟大抗战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进林表示,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体悟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韧劲。

活动现场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读懂“胜利密码”

如何让爱国情怀真正成为青少年的内在信仰?如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滴灌?活动核心环节——跨学段教学展示给出了答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辉等5位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围绕“高邮三垛口伏击战”这一核心主题,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读懂胜利密码。

小学课堂以“故事暖童心”为主题,教师通过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了解抗战历史、感知抗战精神;初中课堂聚焦“足迹寻烽火”,通过场景再现、老兵访谈、与抗战英雄跨越时空对话,引导学生“实地寻访”历史印记,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高中课堂以“血脉铸丰碑”为核心,借助史料分析、小组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根本保证”的历史逻辑;大学课堂围绕“经纬新征程”展开,通过“史料实证+理论阐释+学术反思”的递进式教学,引导青年学子思考如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实践行动。

初中生课堂

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联盟副主任王恒富介绍,活动遵循“小学阶段注重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注重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注重增强使命担当”的分学段教学规律,通过螺旋推进式的内容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牵头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高校引领作用,系统开展“红途研学”“运河思政”“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实践教学活动,着力打造“多彩思政课”“扬工青年说”等特色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通讯员 李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