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扬州的3673种物种如何守护?扬州市人大专题询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7 17:00:00

资深鸟类摄影师段青元在扬州渌洋湖湿地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鸟中大熊猫”彩鹮首次现身扬州湿地、长江江豚在三江营水域频频跃出……如何守护好这些物种?如何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8月27日,扬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政府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住建、省高宝邵伯湖渔管会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围绕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以问促改、以答明向,共同探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扬州样本”。

资深鸟类摄影师段青元在扬州渌洋湖湿地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的南缘,长江与大运河在此交汇,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区域禀赋,为多样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全市记录在册物种达3673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1289种、陆生昆虫927种、陆生脊椎动物399种、水生生物1058种,共发现国家一级、二级野生动物共77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从濒危时的2只跃升至200多只。专题询问会上,副市长汤卫华郑重亮出扬州生态家底。

据悉,为确保专题询问有的放矢,7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赴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等地开展实地察看,听取市、县相关部门工作情况的汇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全方位“把脉”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为专题询问筑牢扎实根基。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询问现场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生态基础持续巩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保护成效日益显现。同时,还存在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完善、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仍需持续推进、调查监测需要深化、保护工作基础还有不足等问题。会上,市人大调研报告既肯定了政府工作成效,又直指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不足,为精准施策指明整改方向。

询问现场,委员们的提问直击要害。陈军委员率先提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是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重要举措,能否详细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程建设情况,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哪些方面工作?”

长江扬州三江营水域已经成为江豚的“游乐场”

“积极推动三江营、高宝邵伯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建成14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开展7个县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建成5个生物多样性科普展示馆。下一步,将加快相关工程建设进度,加强各项工程的绩效评估和日常管理,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和科普宣传活动。”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详实作答。

现场调研

实行长江十年禁渔,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任务。“请问长江禁渔成效如何,今年会有哪些重点举措?”常委会委员继续发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四大家鱼渔业资源量增幅9.62%,鱼类资源密度明显增加,长江江豚观测出水次数较2020年增长62.5%。今年,紧紧围绕长江禁捕“五防”建设,进一步织密织牢禁捕防护网,持续开展长江增殖放流等活动。

一言一语谋发展之计,一问一答显监督之力。一个小时的提问环节,一系列问题接连抛出,精准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重点与薄弱之处,充分彰显委员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切和期待,也为后续政府工作锚定了清晰坐标。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询问现场

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爱祥要求,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要根据常委会会议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和专题询问情况,汇总整理形成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并将持续跟踪监督,确保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督促各类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当“鸟中大熊猫”彩鹮首次现身扬州湿地、长江江豚在三江营水域跃出粼粼波光,这场由人大推动的专题询问,正将3673种物种的生存密码,转化为“绿杨城郭”永续发展的生态基因。

通讯员 翟学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裴睿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