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多盒无标签虾仁被查,市场监管部门出重拳根治“行业乱象”,立案多起罚没款数十万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1 14:03:00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8月21日从扬州了解到一起覆盖生产、销售全链条的虾仁违法案件。该市市场监管部门以一条普通举报线索为切口,实现对销售端、生产端多重违法行为的全链条打击,彰显了“小线索撬动大监管”的治理效能。
今年4月,高邮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线索,前往扬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高邮市某商贸有限公司的共同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现场查处无标签免浆虾仁3645盒,同时发现用于“好评返现”的“征集买家秀”小卡片,卡片上明确标注 “晒心得、图片或视频得1元现金”。
经查,两家企业联合运营网店期间存在多项违法行为:125盒免浆虾仁使用错误商品条码,其实际生产商为扬州某食品有限公司,条码却对应着高邮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50盒虾仁张贴虚假标签,将实际生产商高邮市某水产有限公司伪称为兴化市某食品有限公司;925盒虾仁篡改生产日期,把3月1日和3月24日的生产批次标注为3月31日;此外,还通过“好评返现”完成21笔交易,涉嫌虚假宣传。
根据调查结果,扬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罚款19553.78元,违法所得286.52元被没收;高邮市某商贸有限公司被罚款22945元,772.24元违法所得被没收。该案查办中,监管部门并未止步于对销售端的处罚,而是循线追踪至供货源头,对三家生产企业立案调查。高邮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无标签虾仁,被罚款15264元;扬州某食品有限公司存在无标签生产及商品条码违规问题,被罚款77600元,525元违法所得被没收;高邮市某水产有限公司因生产无标签虾仁,被罚款33600元,50元违法所得被没收。
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此次案件暴露出当地虾仁产业存在的深层问题。作为高邮的农业特色产业,当地27家虾仁生产企业多由家庭作坊升级而来,企业负责人多为农民或个体经营者,管理能力较弱,安全与规范意识不足。部分企业借助新业态销售产品,这些业态凭借经营灵活、跨区域、数据更新快等特点,使得违法违规行为更趋隐蔽,部分潜在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
为彻底根治虾仁行业乱象,高邮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聚焦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开展“穿透式”检查,重点核查经营场所卫生、原辅料及成品进货查验、产品标签标示等情况。累计检查34家单位,发现17个问题,下达3份整改通知书。对抽检不合格、投诉集中的企业重点执法,立案查处8起案件,罚没近20万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全链条查处案件,以一条举报线索撬动大范围监管,彰显了“小线索推动大治理”的成效。案件中,销售端的虚假标签、虚假宣传与生产端的无标签、条码违规形成违法链条,既反映出产业升级中的规范化滞后的问题,也凸显了新业态下的监管挑战,为食品安全治理带来多重启示:必须强化全链条监管,构建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闭环机制。本案突破分段监管局限,实现终端到源头的逆向追踪,证明只有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精准打击每个节点的违法行为,才能阻断问题产品流通,防控安全风险。
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过专项整治,该市虾仁生产销售行业面貌焕新,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为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范本。通讯员 扬市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