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硬核招商+精准引智!启东科技镇长团让产才融合“双向奔赴”

来源: 启东发布

2025-08-13 22:46:00

长江入海口北翼,启东的海风劲吹,裹挟着澎湃的创新浪潮。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挂职期间,一组数字跃动着发展的强劲脉搏:

促成4559万元产学研合作

引进20亿元级造船巨头

引进超30个海内外领军人才(团队)

搭建5个高能级校地合作创新平台……

在团长陈欣荣带领下,这支“科技特派队”以产业链为锚点、创新链为引擎、人才链为血脉,于江海交汇处奏响产才深度融合的激昂交响。

穿针引线,提升产业招商“专业度”

8月1日,启东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焊花飞溅。随着数控切割机的启动蜂鸣,这个投资20亿元的造船基地正式投产,为启东海工装备产业注入澎湃新动能。同日,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国重器”——16000吨海缆敷设船作为首制船宣告开工。

“去年8月拍卖槌落下的声音,犹在耳畔。”陈欣荣回顾象屿海装成功收购宏强重工时仍心潮澎湃。这支深谙产业脉络的镇长团精准锚定“向海图强”战略,将招商触角锁定核心产业链。陈欣荣凭借深厚行业积淀,最终促成世界500强厦门象屿集团20亿元造船基地项目落地启东。

在陈欣荣的穿针引线下,启东民企与行业巨头实现深度捆绑:促成上海昭晟机电入围中远海工合格供应商,推动华滋能源与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共建合作基地;牵线中国船级社为本地企业开通产品认证绿色通道;助力江苏神通阀门携手中远海工、振华重工、恒力集团共拓船用阀门新蓝海。

团员潘滢扎根海工园,走访35家重点企业后,提炼出61页的《海工船舶产业链全景图》。这份被誉为园区建设“导航图”的深度报告,成为镇长团精准施策的基石。依托此“作战地图”,团队深度参与项目洽谈、协议谈判与核心条款起草,显著提升招商专业化与落地效率。目前,15亿元太原融盛项目、10亿元亚星锚链生产基地等8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与此同时,团员周琼在复旦医创院搭建成果转化“快车道”,其策划的首届创新项目路演促成10个项目签约,启东简接生物医药科技率先破土。站在新落成的成果转化展厅,她滑动电子屏展示“全球招募+本土培育”双轨战略:“我们要让实验室的‘干细胞’长成产业‘器官’。”

精准匹配,击穿信息对接“旧壁垒”

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前道车间内,智能制造现场繁忙有序。“陈教授的研究方向与贵司需求高度契合,我一定促成合作!”团员宦荣华走访时了解到企业面临海上风电基础施工技术瓶颈,立即精准对接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团队。通过“线下研讨+线上群组”的创新模式,双方围绕深远海浮式平台、超大构件运移等核心难题展开攻关,累计突破8项关键技术。

这种“靶向对接”有效击穿产学研“信息壁垒”。“企业的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靶心。”科技镇长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陈欣荣紧盯海工船舶装备等领域企业技术需求,先后邀请包括工程院院士、重点高校校级领导在内的21位专家来启“把脉问诊”;团员孙博依托西安理工大学学科优势,为启东经开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方案;团员赵敏主动服务企业,完成产学研合同签订3项。

启东主动“走出去”引智聚源:与南通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启东基地揭牌成立,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设立“拨投结合”专项资金,有力撬动重大项目落地。促成中国船级社船舶与海上设施安全实验室启东创新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启东基地、武汉理工大学船海能动学院启东实习基地、启东海洋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落户,启东海洋科创矩阵正蓄势待发。

“过去寻求高校合作如‘盲人摸象’,如今有镇长团搭桥,简直是‘按图索骥’。”一位企业负责人道出产学研合作新气象。据统计,近一年来科技镇长团累计走访企业逾300次,梳理技术需求300余份,邀请超300名高校院所专家来启指导,精准高效破解企业难题。

引才汇智,架设校地融合“金桥梁”

今年4月,启东迎来一批特殊访客——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80名师生深入企业一线见习。“这些走进车间的年轻人,明日或成破解技术难题的中坚。”团员刘鹏涛表示,深化校地融合、产才融合,持续为启东注入创新活水是核心使命。

作为连接高校与地方的“人才红娘”,团员们各展所长:

李细锋2024年以来,先后推动11名国家级人才来启考察对接,2名人才成功落户启东创新创业;

宦荣华、尹磊分别精准联系并成功促成11名海内外人才与启东企业达成合作;

陈赛旋推荐4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第四届江海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届“启创杯”创业大赛。

科技镇长团的价值在于独特的“黏合逻辑”——精准对接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点”:潘滢推动建设长江口海工船舶协同科创平台,引进科创项目4个,协助高企申报9家;而陈欣荣更擘画长远:挂职期满后,将以中远海运集团所属装备企业领导身份带队赴欧,组织一场启东投资环境专场推介,向欧洲顶尖船舶海工企业抛出橄榄枝,并继续沟通联络全球著名航运公司,力争在启东投资运营集装箱码头,打造具有启东特色的海上物流产业链。“企业有需求,我们必全力以赴链接‘朋友圈’‘工作圈’,精准匹配科技人才,推动产学研深融实合。”陈欣荣如是说。

紧盯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镇长团按需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持续引荐顶尖人才来启创新创业,助力推进“人才生根”战略。从专场招才到基地共建,从车间技改到政策研讨,这支队伍用行动诠释:实现校地合作从“短期对接”到“深度共生”,关键在于构建长效机制,将人才红利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融媒体记者:蔡樱子 宋佳琳

通讯员:于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