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难事当面讲,难题现场办!通州推动干部下沉一线察隐患、解纠纷、促发展

来源: 南通发布

2025-08-13 15:29:00

2025年8月13日《新华日报》头版

今年夏天,在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磨框镇村经营安徽小炒的流动摊贩吴祥龙不再“打游击”。

毗邻全国最大家纺市场,磨框镇村去年在全镇年度综合评价中整体靠前,却被一项工作拖了后腿——流动摊贩管理。村干部也有难处。磨框镇村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两倍多,他们大多是家纺行业务工人员,吃快餐是“刚需”。50多名流动摊贩活跃在村里沿路摆摊,既堵塞交通,又污染环境。但村里没有执法权限,村干部在与流动小贩的“游击战”中费神费力,效果却有限。

3个多月前,川姜镇副镇长季鹏作为“下沉工作队”队长包联磨框镇村,解决这一问题列入他的任务清单。经季鹏多方协调,磨框镇村在摊贩最集中的姜叠路旁未开发的经营性地块上,开辟3000多平方米临时疏导点,并设置50个固定摊点。摊点不收租金,但每年需缴纳4000元保洁费,村里聘请3名保洁员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过去老客户找我,还得先发位置定位。”吴祥龙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固定摊点,生意至少比以前多了30%。

资料图

难事当面讲,难题现场办。早在2023年11月,通州就启动实施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明确区领导每月至少安排2次下访接访活动,其中下沉挂钩村(社区)参与“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访活动每月1次,并将日期相对固定为每月10日。

地处城乡接合部、既有居民小区也集聚30余家规上企业的金新街道华山社区,被确定为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的挂钩社区。“张书记到社区接访前,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通知。1年多来,除两次因外出开会调整接访日期外,他每次都是10日上午过来。”华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智峰介绍。

遇到难事烦事都可以跟区委书记当面说,家住华山花苑的张小红对此深有感触。朝霞路与华山路交界的路口一侧是小区、另一侧是工厂,车流量大但未装交通指示灯,她每次经过都心惊胆战。今年3月10日,张小红向到社区接访的张建华反映问题。“几天后施工队就来了,装了黄闪灯,增加一条左转道,遮挡视线的树木也修剪了。”张小红告诉记者,过去她一周能在这里看到两起事故,改造后就没有再看到。

据统计,去年通州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今年4月,通州进一步启动“镇街干部下沉、网格一线赋能”专项行动,构建“‘两代表一委员’入村接访、机关干部进网联户、镇街干部入格履职”三级联动下沉体系。金沙街道、川姜镇、二甲镇分别作为城关街道、流动人口较多的经济发达镇、农业乡镇进行试点,要求镇(街道)党(工)委统筹政务工作、政法队伍、民生服务等力量,全覆盖下沉。

“直面一线,走马观花不行,敷衍塞责更不行。必须用心用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沉虹西社区近半年,一场紧急救援让金沙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史科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久前,网格员巡查时,听居民说起从上海女儿家回来养病的一位独居老人已两三天没出门。社区干部紧急联系家属,同时调取小区进出口监控,确认老人没有出门,当即联络派出所民警、开锁师傅、119、120同时到场。破门而入后,发现老人已经半昏迷,立刻将其送往医院。

“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症结就在于基层资源、力量不足而责任、压力超载。”通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纵深推进基层党建“深根工程”,通州发挥组织优势整合资源,帮助基层排查问题减隐患、调解纠纷减矛盾、对接资源减负担,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镇街”。

“在办公室等问题,不如到一线找问题。”金沙街道安监局局长熊银峰在太山村“进网格”时发现,“网格8”架空层有电瓶车停放,马上组织力量对17个架空层小区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雍景湾、翰学苑等4个小区出现“回潮”,立即督促整改消除隐患。

防止下沉干部“人到心不到”,基层治理“沙滩流水不到头”,通州明确,镇街下沉干部每周相对固定半天深入微网格开展工作,坚持“首问负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对接、全程跟踪、限时反馈,并用黄、红、绿3种颜色,标注问题发现、责任落实、整改销号3张清单。截至目前,累计发现问题4014件,已办结3103件。

干部下沉,解矛盾也促发展。二甲镇经发办下沉干部杨沈扎根路中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企业专属网格,带着政策跑企业、蹲项目,今年以来已推动博旺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等3个项目成功落地,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目前,通州22个企业专属网格均已配备下沉干部“保姆式”服务专班。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沉下身更要沉下心。”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施骁毅表示,将深化镇(街)干部挂钩联系村(社区)制度,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镇(街道)班子成员挂钩,每个微网格至少有1名镇(街道)干部联系,让群众记得住人、找得到人。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