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救治争分秒 基层诊疗赢先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9 10:40:00
救护车呼啸着穿梭于午后拥堵的车流之中,车外热浪汹涌,阳光炽烈刺目,路旁的树叶蔫垂欲坠。而在车厢内,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正紧张展开。
7月19日下午,患者余先生突然出现剧烈胸痛,伴随全身大汗和恶心症状,随即被紧急送往当地卫生院。值班医生迅速察觉到病情的严重性,立即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医生在充分告知家属病情的危重性后,家属决定将患者转诊至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手术。卫生院医生迅速将心电图上传至我院胸痛中心群,并立即电话联系我院心内科主任李健,详细汇报了患者的情况。
DSA介入诊疗中心
“患者的心肌细胞正以每秒大量死亡的速度急剧减少,必须争分夺秒,把握黄金救治时间!”接到求助后,李健立即启动了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17点15分,救护车抵达我院,果断绕开急诊和CCU,患者被直接送入导管室。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后,一场与死神竞速的急诊介入手术随即展开。
救治
导管室内,血管造影清晰显示:患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堵塞达90%,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前完全闭塞,血栓负荷巨大。李健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精准实施血栓抽吸,并在右冠状动脉远端成功植入一枚支架,心肌血流得以恢复。患者胸痛症状显著缓解,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从患者抵院至血管开通(导丝通过),全程仅耗时20分钟,创造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最短时间纪录,远超国际急救黄金标准,成功守护了余先生的“心”生。术后,患者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接受密切观察。
救治
在后续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得益于医护人员的细致照料和余先生的积极协作,其病情持续稳定改善,并最终成功康复出院。需明确的是,支架植入并非治疗的终结,而是迈向健康新生活的崭新起点。为此,余先生须长期遵循医嘱服药、定期进行复诊,并坚持清淡饮食,减少脂肪和盐分的摄入。此外,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关键指标,以确保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水平,亦至关重要。
在医学与死神抗争的战场上,“速度”是坚定不移的信条。从基层医院的精准识别与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的迅速响应与高效救治,这不仅是一位患者生命奇迹的展现,更是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持续提升的生动缩影。当“生命通道”真正转变为无缝衔接的“生命之舟”,百姓的健康福祉必将抵达更加安全可靠的彼岸。
救治
科普
高温天要小“心”
急性心肌梗死源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坏死。其发作常伴随一系列明显症状:胸口剧烈的压迫感、紧缩感,呼吸困难,胸闷呕吐,气短冷汗,濒死感强烈;肩部、左臂、下巴等部位出现放射痛亦需警惕。许多人误认寒冷冬季才是心肌梗死高发期,殊不知夏季同样是“高危季”。
高温为何成为“心梗催化剂”?李健指出,高温高湿环境与寒冷环境同属极端天气范畴。炎夏时节,人体常现异常变化——血压剧烈波动加重心脏负荷;水分流失致使血液黏稠;空调引发的冷热交替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升了夏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医学数据佐证了这一关联:当气温升至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攀升,最高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应增加6%。
心内科医生特别提醒:
➤ 我国将每年11月20日定为心梗救治日,旨在强化公众意识,牢记两个“120”: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立即拨打120;务必把握发病后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窗。
➤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室内骤冷可致血管收缩甚至一过性痉挛,诱发心绞痛与心肌缺血。
➤ 清淡饮食,多摄入蔬果,控制高脂高热量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补充水分,忌大量饮用冷饮。
➤ 暑热易扰情绪,需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起伏。
➤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者,应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心肌梗死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立即拨打120,准确告知位置和症状(疑似心肌梗死)。
➤保持房门敞开,方便急救人员快速进入。
➤在门口附近平躺休息,便于被发现。
➤若血压正常且曾确诊冠心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缓解心绞痛;血压低于90/60mmHg者禁用,避免降压风险。
➤保持冷静,耐心等待救援。
夏季高温来袭,避暑降温的同时,别让你的心脏“备受煎熬”!学会自我管理,掌握急救技能,将“致命风险”化为“有惊无险”,筑牢心血管安全防线!
仪征医院心内科 张悦/文字 刘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