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东海镇:一针一线绣文明,虎头鞋里话新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8 18:01:00
近日,一双源自农家小院的虎头鞋,跨越山海,频频亮相巴黎博览会、上海、苏州,赢得赞誉。这双鞋,藏着传承百年的乡土韵味,透着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更彰显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蓬勃生命力。在启东市东海镇,非遗正以独特方式“焕新破圈”,走出一条传承与发展并举的文明之路。
文化在“传承”中生根——像纳鞋底的棉线,韧劲绵长
虎头鞋制作看似寻常,实则工序严谨,处处凝结世代相传的匠心。纳鞋底需“七七四十九针”,针脚细密方能坚实耐用;绣虎纹讲究色彩明丽,方显虎虎生威;鞋帮弧度务求贴合足型,藏着以人为本的细腻关怀。这不仅是精湛的手工技艺,更是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一针一线间,“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与“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被悄然缝入,将为人处世的道理无声包裹。
如今,丰利村建立了虎头鞋文化展示馆与工作室,成为文化传承的新阵地,周末常有游客来学做鞋。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跟着奶奶学纳鞋底,才缝了十针就喊手酸,奶奶笑着说:“当年你太奶奶给我做鞋,蜡烛点到半夜,手上扎了多少针眼都不吭声。”寥寥数语胜过千言,这正是文化传承的力量:无需空洞说教,一双鞋、一根线,便将祖先的智慧与美德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文明在“榜样”中生长——似绣虎纹的彩线,熠熠生辉
八十六岁的陈秀兰老人,至今仍戴着老花镜在虎头鞋上飞针走线。她那句朴素的“这手艺不能断”,点燃了全村接续的火种。以其工作室为核心,丰利村凝聚起三支队伍:“传承队”手把手传授手艺,让年轻人爱上指尖艺术;“守护队”走街串巷收集老物件,留住乡村记忆;“讲解队”把老典故、老规矩讲得活灵活现。
榜样示范,润物无声。志愿者小张以前爱打麻将,自从跟着陈奶奶学做鞋,天天泡在工作室,还琢磨着怎么把村里的好人好事和虎头鞋结合起来。她说:“绣老虎得有精气神,做人做事也一样。”如今的丰利村,传统技艺已成为培育文明乡风、提升精神风貌的有力抓手,谁绣的虎头鞋要是被选进展示馆,那可比评上“文明家庭”还光荣。
自信在“创新”中生花——如车挂上的流苏,活力四射
青年巧思赋予传统新意,虎头鞋成为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焕发了第二春!“车挂款”玩转新潮流,给老虎头缝上小巧的流苏挂件,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文创,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文明款”传递新理念,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制成精美卡片,与虎头鞋一同悬挂于户,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宣传站”;“伴手款”承载新祝福,市区月子中心慕名定制虎头鞋作为高端伴手礼,“承载长辈祝福,祈愿婴孩虎虎生威”,赋予传统手作更新的情感价值与市场空间。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响应号召,启东丰利虎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运营的“丰利虎韵”抖音平台,通过教授技艺、讲述虎头鞋中的孝道故事等方式,巧妙传播“勤俭节约”等文明理念。潜移默化间,村中喜事倡导“不摆阔气”,邻里纠纷常闻“远亲不如近邻”的劝和之声,期盼已久的文明新风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扎根、茁壮生长。
当展台的灯光聚焦于那双小小的虎头鞋,它所映射的远不止是精妙的非遗工艺,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自信。乡风文明建设,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它蕴藏于我们手中的一针一线,以激活传统、培育新风、赋能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乡土文化之花愈开愈盛,文明和谐之风愈吹愈清。
通讯员 陈佳杰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