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弘扬优良家风 培育文明乡风 南通通州刘桥镇开展第三季度道德讲堂活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7 13:10:00

8月4日,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于长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2025年第三季度道德讲堂活动。活动以"家风传盛夏 美德润乡邻"为主题,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引导干部群众传承优良家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各村(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

守正创新筑平台 道德讲堂焕发新活力

刘桥镇立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需求,通过“唱、诵、学、谈、评、送”六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构建起“可听、可看、可感、可悟”的立体化道德教育体系。镇文化站站长金茂娟介绍:“我们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比如将《家和万事兴》改编为合唱版本,并邀请本地文艺骨干领唱,让经典‘活’起来,更符合年轻群体的接受习惯。”活动现场,村干部孙金峰深有感触:“张秀芳大姐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的细节,比如每天记录婆婆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让我深刻体会到‘孝’不仅是责任,更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这种沉浸式教育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

这一创新实践充分证明,道德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通过优化内容供给、创新表现形式,传统道德讲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听”到“我要听”的转变,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深耕厚植传薪火 文化滋养润民心

“《朱子家训》里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和我们现在的‘光盘行动’一脉相承,老祖宗的智慧到今天依然适用。”村民陆建峰在参加活动后感慨道。刘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采用“经典新解”“古训今用”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退休教师马荣生带领的“银龄诵读团”,已累计开展经典诵读进村居23场。“我们不是简单背诵,而是结合身边事例解读,比如用徐建的事迹诠释‘孝悌忠信’,用村里的‘五好家庭’故事讲解‘家和万事兴’。”村党总支书记巫明明表示,这种“以文化人”的方式,让道德教育既有历史底蕴,又贴近群众生活。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实践所站开展家风故事会、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11余场,参与群众超500人次,有效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经典中的智慧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典型引路树标杆 文明实践结硕果

“张大姐的故事让我明白,孝老爱亲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日复一日地坚持。作为年轻党员,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到网格服务中,多关心社区里的独居老人。”00后吴均在谈感悟环节说道。刘桥镇注重发挥“乘数效应”,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群体共鸣,让模范精神可学可做。镇妇联主席李磊介绍:“我们不仅宣传典型,更搭建实践平台,比如组织‘好媳妇’‘好婆婆’成立‘家风宣讲团’,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让道德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镇组建邻里互助队12支,开展敬老助残、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30余次。目前,全镇道德讲堂的示范效应正持续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通过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打造知行合一的实践载体,让道德建设从理论说教走向生动实践,从个体善举扩展为群体行动,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家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刘桥镇持续深化"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先后宣传学习道德模范事迹12人次,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活动5场次,覆盖群众千余人次,把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建设"文明刘桥、幸福刘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通讯员 金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