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追查蚊子“育婴室”!镇江织密全民防蚊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6 16:48:00

扬子晚报网8月6日讯(通讯员 郝世轩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夏季的镇江,梅雨季残留的湿热气息尚未散尽,连绵阵雨更让城郊角落的积水成了蚊虫孳生的“温床”。外省近期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也让不少镇江人捏了把汗——面对这一潜在威胁,镇江市各级疾控部门早已行动起来,他们穿梭在小区楼栋、花坛角落等地,用专业的监测手段调查蚊虫的密度、分布以及季节消长情况,从源头排查隐患,带动市民共同织密防蚊网。

现场

帐内帐外: 双层叠帐下的伊蚊追踪记

小区树荫下,市疾控中心团队正在开展双层叠帐法监测,监测员小杨在内帐中露出小腿作为诱集者,另外两名监测人员手持电动吸蚊器在外帐观察,“看这只,停在帐角的就是白纹伊蚊。”一名监测人员立刻将吸蚊器对准蚊虫,那只带着黑白条纹的蚊子便被吸入透明收集管中。

现场

翻盆倒罐查阳性:布雷图指数监测进行时

除了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外,目前,镇江各市、区疾控部门每个月2次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幼虫,通过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蚊幼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为蚊媒防制提供依据。

现场

从环境中找寻蚊虫“孳生源头”

某小区花坛旁,润州区疾控中心小杨和小彭围着半满的水桶。小杨用长柄勺舀水,水面漂起十几条幼虫。“这接雨水的桶成了蚊子‘育婴室’。”小彭数着幼虫记录,“才几天就多了这么多,得建议物业集中处理闲置水桶。”老小区盆栽多,空调接水盘、腌菜缸沿、积水塑料袋等都可能藏着白纹伊蚊幼虫。

现场

从细节中捕捉蚊虫“蛛丝马迹”

花园转角处,丹徒区疾控中心的小史指着蓝色塑料小盆:“蒋哥,盆底积水里有幼虫。”他用滴管精准吸起一条扭动的虫,“尾部黑色粗短呼吸管,是白纹伊蚊幼虫。”路过的陈师傅好奇地询问,小史举着采样瓶解释:“这是花蚊子的宝宝,积水花盆、塑料盆都是它们的窝。”陈师傅恍然,称自家楼道有闲置塑料盆,回头就清理。

现场

从排查中清除积水 “潜在隐患”

句容市疾控中心的小赵将水缸里的孑孓倒入标本瓶,瞥见墙角旧轮胎,俯身见凹槽积雨水中有幼虫。“这轮胎成了蚊子窝,得处理,不然过几天就冒出一群。”

现场

他起身补充:“接空调水的容器、盖不严的室外塑料桶,积水不清理都易生蚊子,都得仔细检查清理。”

现场

从行动中带动居民“共同防蚊”

扬中市疾控中心的小王带着宣传册和工具到社区,举起装孑孓的瓶向居民展示:“家里花瓶、阳台接水盆、楼道旧轮胎,积水几天就生蚊子。”她向居民分发宣传册,告知清理要点:倒光水、擦干容器,轮胎可打排水孔,还呼吁邻里互助清理。话音刚落,几位大爷大妈便带动邻里清理积水容器。

现场

除了从源头清理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日常防蚊灭蚊还需多管齐下。物理防护方面,家中装纱窗纱门、用蚊帐阻挡蚊虫;外出穿长袖浅色衣裤,少暴露皮肤,涂正规驱蚊剂,避开清晨傍晚蚊子活跃时段。化学防制可作辅助,选用符合国标产品,规范使用蚊香、电蚊液、灭蚊喷雾等。

现场

镇江各地的疾控工作者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守护市民健康、筑牢防蚊屏障贡献力量。防蚊灭蚊从来不是孤军奋战,需要每一个地区的坚守,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大家携手清理积水、消除隐患,定能让镇江的夏日远离蚊虫困扰,让健康平安常伴左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