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根 脉

来源: 扬州发布

2025-08-05 18:33:00

《习语润扬——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扬州实践》系列微视频将学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展示扬州独特文旅资源相结合,以扬州为生动“窗口”,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基层的实践伟力。微视频由扬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委党校、市文广旅局、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策划制作。今天推出第1集《根脉:文化自信的扬州底气》。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1300多年前,

张若虚在扬州写下

“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

孩子们仍传颂着这穿越时空的浪漫。

在这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文化的种子生生不息。

2020年11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

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

这不仅是对扬州过去的肯定,

更是对扬州未来的期望。

公元前486年,

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

开启了扬州2500多年的通史式繁华。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

运河波涛见证着水工智慧、

古典园林展现着造景艺术、

盐商住宅彰显着建筑美学;

雕版印刷技艺、古琴艺术、剪纸、

扬剧、扬州清曲等

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淮扬菜诠释着烹饪哲学、

“三把刀”蕴含着市井智慧;

“天下文士 半集维扬”,

董仲舒倡导“正谊明道”,

“扬州八怪”革新画坛,

“扬州学派”引领近代学术先河。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扬州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

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让“第二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

扬州实践中找到更多落脚点。

品茗、看戏、尝美食,

探店、打卡、逛市集,

穿汉服、赏非遗、做文创……

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广陵路,

各具特色的古街人潮涌动;

“古建筑+小剧场”“古建筑+淮扬菜”

“古建筑+博物馆”“古建筑+民宿”等

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

厚重历史与青春时尚在这里奇妙碰撞。

在扬州,

非遗传承早已走出深闺,

“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

已成为一种常态。

正是在这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中,

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交融相通,

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从千年运河的漕运码头,

到盛极一时的国际贸易港口,

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扬州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连续举办16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

与25个国际组织(机构)、

47个世界运河城市建立常态沟通机制;

与全球15个国家的23座城市

缔结国际友城,

与33个国家的53座城市

建立友好交往关系;

有超过65个国家(地区)

1400多家外资企业在扬州发展。

出运河、入长江、汇大海,

扬州以文化为纽带,

与世界双向奔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千年文脉的坚守、

时代创新的勇气、

文明互鉴的胸怀,

铸就了扬州自信的底气。

这座从历史中走来的诗意之城,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

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

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