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声里的警报!脑卒中老人气道惊现牙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1 10:54:00
气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若不及时处理,异物滞留喉咽腔、气管或支气管内会引发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反复肺部感染。当气道异物遇上脑卒中患者,危险系数更是成倍增加!
近日,南通六院就接诊了一位因气道异物引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老人,而取出的“元凶” 竟是一颗意外坠入气道的牙齿……
脑卒中老人的无声危机
83岁的陈老伯(化名)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近期出现了乏力、无法行走、饮水呛咳、头晕、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一系列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时,CT 检查提示脑部多发性腔梗、两肺有炎症,治疗几天后效果不明显。为寻求进一步诊疗,老人来到南通六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必须警惕吞咽功能障碍导致的误吸可能。”南通六院神经内科(一)主任王洪亮敏锐指出,“呛咳不仅是症状,更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多学科会诊破解“谜题”
面对复杂病情,神经内科(一)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紧急会诊。两科专家共同分析认为:单纯肺炎难以解释病情顽固性,必须排查更深层病因。
“对脑梗患者而言,每一次呛咳都可能是异物侵入气道的警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主任赵焕介绍,“特别是当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必须考虑异物阻塞性肺炎的可能性。”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疗团队决定为老人行支气管镜检查——这项检查能直视气道内部情况,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
精准探查 “一镜到位”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镜室、麻醉科等多学科协作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毛晓娟主治医师操作支气管镜沿着老人呼吸道缓缓探入。显示屏上,右肺中叶支气管的异常影像逐渐清晰:一颗完整的牙齿嵌顿在气道中央,周围黏膜已明显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包裹着异物。
发现目标后,立即启动异物钳取程序,通过精细操作,稳稳夹住牙齿边缘,这颗“迷路”的牙齿被完整取出。随后进行的肺泡灌洗术,将深藏于肺叶内的感染性分泌物彻底清除。术后陈老伯的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变得顺畅,正在神经内科接受后续康复治疗。
警惕脑卒中后遗症:别让误吸“偷袭”康复之路
“每年我们都会接诊因不当进食行为造成的气道异物患者。取出的异物五花八门,从鸡骨头、花生到假牙都有,但整颗牙齿确实少见。”赵焕主任指出,“气道异物是导致老年人反复肺炎、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尤其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者风险更高。” 他提醒,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如在进食过程中突发咳呛、气促,反复同一部位肺炎,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咳嗽、发热就需高度警惕气道异物可能。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疾病。有些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这是因为脑部受损影响了控制吞咽的神经和肌肉。吞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危害,误吸就是其中之一,一旦食物、液体等不慎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食时的特殊风险,王洪亮主任给出关键防护建议:
1、进食注意事项
细嚼慢咽:脑卒中患者在进食时应避免匆忙吞咽,每口食物彻底咽下后再继续。
食物选择:选择软烂、易成团的食物如稠粥、蒸蛋、果泥,避免干硬、松散或黏性强的食物。专注进食:避免在进食时说话、大笑或分心。
2、体位选择:
坐位:一般采取坐位进食,餐桌高度适宜,座椅有靠背,双足完全着地,坐起保持躯干直立,颈部前屈,患侧手放于餐桌上。
卧位:不能坐起的患者,抬高床头30-60度,头部肩部垫枕头,头偏向健侧,喂食者在健侧协助喂食。
3、日常防护措施吞
咽功能训练: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口腔肌肉锻炼,如鼓腮、伸舌等动作,增强咽喉控制力。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松动牙齿或不良假牙。
呛咳预警管理:出现反复呛咳应立即就医,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家庭急救准备:家属应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应对突发窒息。
通讯员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