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孩子们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世界预防溺水日,镇江急救专家游泳池边科普溺水急救技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2 12:03:00
扬子晚报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万妍 景梦瑶 邹圣强 记者 姜天圣)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和暑假到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如何确保青少年暑假生命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7月21日,为响应今年第5个世界预防溺水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主题,江苏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镇江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委会、江苏大学急救协会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附属镇江三院,联合江苏大学游泳馆在游泳池边共同开展防溺水现场自救和施救技能。
江苏大学游泳馆内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生
蔡华忠教授现场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的急救常识
江苏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镇江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委会主委、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急诊医学硕士生导师蔡华忠教授,首先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急诊与灾难医学》第4版教材和这些年亲自抢救的临床病例,向现场学习游泳的中小学生及家长讲解“溺水”的专业知识:溺水在医学上称为淹溺,是指淹没或沉浸在水或其它液性介质中,引起人体呼吸系统损伤,导致窒息和缺氧的过程。
蔡华忠教授介绍,全球每年约有36万人溺亡,老年人和儿童发生的风险最大,以男孩居多。根据溺水时间长短,临床上分为轻度(落水片刻)、中度(溺水1-2分钟)和重度(溺水3-4分外)淹溺。
决定溺水后的生存与否,最重要因素是缺氧持续时间和程度。蔡华忠教授指出最重要、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是现场、就在游泳池边立即开展急救:一是现场的安全员或家长等第一目击者,第一时间将溺水救上岸,脱离淹溺环境,尽最大努力减轻和缩短缺氧持续时间。同时,对救上岸的溺水者立即实施通气和心肺复苏急救。
蔡华忠教授现场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的急救常识
江苏大学急救协会会长王子文现场模拟溺水后就近就地实施心肺复苏
蔡华忠教授根据多年抢救经验,深有感触地建议家长,在中小学生游泳时一定要有家长或安全员现场监护。因为溺水急救能否成功,其关键是第一目击者、第一时间发现溺水,这样才能为第一时间成功开展心肺复苏迎得宝贵时间。
在江苏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指导下,经过急救培训的江苏大学急救协会会员王子文、经明辉同学,为每位参加游泳培训的中小学生现场手把手教学心肺复苏技术:立即进行通气,包括清除口腔、鼻腔内的水、泥沙和其它污物、分泌物;对心脏骤停或无呼吸者的溺水者果断、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参加现场学习的中学生小李同学,主动上前学习,开心地按压心肺复苏模型,开始不会,经过几轮操作学习,基本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感觉“学习游泳锻炼身体,同时也学习心肺复苏术。”
镇江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委会主委蔡华忠教授现场向家长和学生科普急救常识
江苏大学急救协会会长王子文现场教学生模拟溺水后就近就地实施心肺复苏
此次防溺水急救科普宣传活动,有省市急救专家、有急救协会志愿者、有游泳教练和学习游泳的青少年及家长共同参与,旨在共同将防溺水医学急救知识转化为随时可调动的现场急救技能储备。由此,切实提升孩子们的防溺水安全意识,为青少年儿童安全度过暑期保驾护航,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主题付之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