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经胃给肠道装上小支架就能“躺瘦”?这个可以有! 镇江市一院开展全市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8 14:50:00

不开刀、不用药,通过内镜在肠道植入一个小支架,部分超重人群即可轻松“掉秤”。这种曾被视为“天方夜谭”的减重方式,如今已正式应用于临床。

近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又名镇江康复医院)为一名超重女生实施了全市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在国家“体重管理年”的背景下,这一微创技术的落地,为该市推进全民健康体重管理2025行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急!女生体重超85公斤

这些年,过大的体重一直是徐女士(化名)心中的痛。身高1.64米的她原本体重在70公斤左右,但近两年因为工作繁忙,饮食无度,体重随之一路“狂飙”。

胖在身,急在心。为改善体型,徐女士慕名前往镇江市一院,希望借助“缩胃手术”减重,但由于当时体质指数(BMI)约为30,未达到手术指征,医生建议她先尝试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等方式改善。

然而减重之路首步难迈。面对美食诱惑和坚持运动的双重挑战,徐女士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半年后的复诊结果给了她当头一棒:体重超过85公斤, BMI升至31点几。

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如果能有一种“躺瘦”的治疗方法,那该多好。正当徐女士为减重发愁时,得知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已开展的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在镇江落地,且3个月内减重效果可达15%-20%,于是便再次来到镇江一院,希望通过这项微创技术实现减重目标。

奇!肠内架起食物“通行桥”减少吸收

2024年1月,胃转流支架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填补了原有医学减重方案中介入治疗的空白。由此,为不同超重人群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选择。

一个小小的支架,是如何起到减重作用的呢?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照果解释,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后,依次通过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道部位。其中,十二指肠至小肠60厘米肠段承担着约70%的营养吸收功能,经过此段之后,吸收速度便会放慢。而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正是利用这一肠道吸收原理,通过无痛胃镜,在十二指肠起始部植入支架,展开后形成约60厘米的“临时通道”,相当于架起一条食物通行的桥梁。食物在支架内直接进入中后段小肠,避免或减少在吸收能力最强的肠段被吸收,吸收少了,自然而然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超重的人都能做胃转流支架手术,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的适应症有三点:1.BMI≥32.5kg/m²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

2.BMI在 30-32.5 kg/m²之间,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肥胖症患者。3.BMI 在30-32.5 kg/m²之间,且存在合并症的肥胖症患者。”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姚俊介绍。

对于镇江全市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院方高度重视,组织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营养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对徐女士进行了全面术前评估,确认其BMI及身体状况均符合手术指征。

6月23日下午,姚俊在全麻下为徐女士实施手术。术后当晚,徐女士就能喝水,次日已能正常进食。

手术

可以“锦上添花”,但更需养成良好习惯

“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为短期内有强烈减重需求,但经传统减重方式无效者来说,是一种可行之法。”姚俊说。

不过,姚俊也提醒,支架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肠道黏膜的吸收,时间久了可能存在肠道黏膜萎缩的风险,影响后续正常营养吸收。因此建议支架应在植入3个月内取出,一般来说,术后约6个月肠道黏膜可逐渐恢复正常。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减重效果。”姚俊表示,医生更愿意患者能以手术为契机,在支架植入至肠道黏膜恢复的9个月内,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实现吃动平衡并长期坚持,最终达到健康体重管理的目标。

通讯员  杨泠 孙小培  朱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