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半年营业、半年旅行,扬中这处网红打卡点的老板“死忠粉”海啦啦的!

来源: 微扬中

2025-07-07 21:33:00


扬中每天都在改变——这里有一个农场,每天都在努力尝试告别过去,走向它“未来的样子”。

夏日傍晚6点,经开区的森羽农场里,姚松廷从吊床上起身,巡视一圈他的果园后,坐到“孤独咖啡馆”的操作台前,为即将到来的客人,做着准备工作。

姚松廷曾是都市白领,2017年,在苏宁环球集团担任高管的他,在离老宅不远的地方,租下370亩地,他说:“那几年在外面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投这个园子,这片土地,需要我们年轻人来做改变。”从都市白领到乡村农场主,姚松廷用8年时间沉浸在他的精心设计的“新型农场”里,他试图用年轻人的实践重新定义农业:在这里,种田可以很“酷”,经过年轻人迭代的农业,才是扬中农业的未来。  

姚松廷认为,“改变”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他的父母做了一辈子农民,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回来当农民,当看到儿子的农场和他们想象的越来越不一样,既在挣钱,又不完全是为了挣钱;既是农田,又象景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在这里打卡和打发时光,他们也开始支持他。

重塑农村“优质空间”

森羽农场,几乎无法用一个标签去定义它的状态。

这里有成片的农田,但农田的周围不是黄土,而是吧台、吊床、“任意门”;这里有100亩水果大棚,但棚子里看到的不只是樱桃、黄桃、梨子,还有让人费解的“杂草丛生”;这里有最“孤独”的咖啡馆,它远离都市开在了农田果园里面,而且每年只开放6个月……

在笔者看来,魔改、随性,就是森羽农场的标签。姚松廷打造森羽农场,没有固定的框架,自己想到哪里便做到哪里。他在农场里卖过鸡汤、做过烧烤,但“喧嚣、豪饮的场景”不是自己想要的项目,继续进行魔改,不断进行探索尝试、调整、优化,在一次次的重塑中,慢慢把它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姚松廷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传递出一种理念:做一产农业不只是种田种地,还可以与三产结合,释放出更加强烈的组合效应;种田也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是生意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以此吸引更多精神和行动上的“同频者”加入,用更多双手和力量打造出有想法有特色的“乡村田园生活”。“你只有慢慢地喜欢上了,才会愿意参与进来,成为一份子。”

这8年来,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做生活。

品质不只是在产品里

在森羽,姚松廷主打就是要做“高品质”:水果不打农药,园子里任由杂草自由生长,肥料全部都是有机肥。这样种出来的高品质水果,价格也会比市面上的略贵些,姚松廷却很自信地说,好水果自己会“说话”,“当你的产品足够好时,自然会有欣赏它,愿意为它买单的群体。”

因为对“森羽出品,必属精品”的不懈追求,多年来,森羽农场的特色水果,如黄桃、梨子等并不愁卖,他与市内知名水果店进行合作销售,每年快上市前,所有水果都会被早早预定。

在姚松廷看来,要将产业做出品质,不仅仅是在农产品的品质上,更要能给人提供情绪价值。因此,姚松廷有个“怪癖”:只选择固定群体作为服务对象。他开玩笑说:“客户和我应该是投缘的,‘头不圆的’不是我的菜。”

哪些是他的固定群体?“年龄在40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且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姚松廷说,这样的群体,能够理解他的桃子“为什么值15元一斤”,而且愿意为这样价值的水果买单。不仅如此,姚松廷认为,这类群体更愿意为他的“服务”买单,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许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在森羽,他们既可以在这里消费产品,也能这里放松身心,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园和解乏的心灵驿站。

“我希望这里是个能让人很放松的空间,即便是一个人来这里也毫无负担,能够短暂地逃离某些东西,仅仅是喝喝咖啡,脑袋放空,躺平,都好。”

8年的时间,一草一木皆风景的森羽,积累了一大拨“死忠粉”。

带着农场去“旅行”

“我喜欢出去旅游,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看看那里的农场是什么样子,那里咖啡馆什么样子,那里的经营模式是什么方式,然后再回来慢慢改造。”

每年,姚松廷都会给自己安排4-5次的旅行,每次有15天左右。他的旅行,不只是简单的游玩,而是带着他的农场一起去“看世界”。“‘秘籍’就是小红书。”姚松廷说,旅游时,他会寻找当地田园打卡点和在小红书搜索当地最有名的网红咖啡馆,看看网友的评价,再一家家走访,有时会在这些农场和网红咖啡馆里,蹲好几天。

在台湾旅行时,他实地考察多家农场,了解当地的精品农业运营模式。“品牌的宣传、文创的融合,再加上三产的辅助,才有顾客的价值认同。”在农场的走访中,他发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理念很值得学习,于是打造不一样的“精品农场”,成为姚松廷想要努力的方向。

几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还去了日韩等周边国家,在采样旅行中,收集每一个心仪的样本,为他的下次魔改做准备。森羽在改变,姚松廷也没想过停下来,半年经营,半年旅行,他说,他和农场的“旅行”,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