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运河城市高校研究生党员缅怀抗战英烈,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5 15:01:00
扬子晚报网7月5日讯(通讯员 邓梅华 安文丽 记者 陈咏)记者5日从扬州获悉,2日,全国(江苏)运河沿线高校研究生党建协同中心、扬州运河区域党建协同中心举办的“铭记抗战历史,建设美好家园”党日活动,吸引了20个运河沿线城市高校400多名研究生党员线下或线上参观交流。党建协同中心理事长刘怀玉表示,这么热的天气,这么多研究生党员参加活动,充分说明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宣传教育深入人心,产生了强大动力。
沉浸式参观
据介绍,刚放暑假,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博士卢东,带领党员到达牛眠万人坑遗址。从1938年4月17日开始,残暴的日军两天内在牛眠村杀害无辜村民1780人,留下了令人发指“万人坑”。卢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我们要把智慧和力量献给现代化建设伟业,绝不让‘万人坑’之类的历史悲剧重演。”
从淮阴工学院到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直线距离40多公里。2日,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第六党支部书记李月,带领研究生乘坐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到达刘老庄。连续赶路,又要直播,研究生党员付盘有点累,但想到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面对20倍于己的日伪军,全连82名壮士毫不畏惧,奋勇拼杀,战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顿时感到有一股力量推动自己完成这次现场直播任务。
在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扬州大学水利学院研究生党员贾轩闻一会儿整理队伍,一会儿拍摄照片,忙个不停。据了解,2022年9月,已经获得扬州大学免试研究生资格的贾轩闻参了军。2024年9月回到母校读研。面对纪念馆里展陈的英雄事迹,贾轩闻感到特别亲切:“军人有血性,我们青年学子也要有血性,那就是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受学长影响,已被列为发展对象的陈梓赟、薄濠豪、胡宇杰等十几名同学,制定了“探寻抗日足迹,弘扬爱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计划,通过理论宣讲,让更多人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
实践团成员
扬州大学水利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俊桂认为,牛眠万人坑遗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高邮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三个抗战纪念地,恰似一部立体教科书:牛眠诉说着“为什么不能忘”,刘老庄诠释着“凭什么能赢”,高邮宣告着“怎样走向胜利”。当下,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战役”,同样需要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