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突发“黑天鹅”,供应短缺!“未来的新石油”能否成为下一个牛市品种?

来源: 经济日报微信公号

2025-10-16 13:44:00

近期,国际铜价走势引发关注,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价格一度接近11,000美元/吨。

高盛最新报告指出,铜价已进入“10,000美元新底线”时代,未来两年价格上限约为11,000美元/吨;而花旗则更为乐观,预计2027年铜价可能突破12,000美元/吨,极端情景下甚至触及15,000美元/吨。这种价格预测分歧反映了市场对铜供需缺口扩大时间点和程度的不同判断,也预示着铜市场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重估期。

导致铜价大涨的驱动因素有哪些?市场又如何看待铜价的后续走势?

供需矛盾:需求暴走 VS 供给锁死

近期,全球三大铜矿都遭遇了生产问题。9月全球第二大铜矿,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伯格铜矿,因山体滑坡暂停运营。美国时间9月24日,运营方自由港-麦克莫兰铜金公司宣布启动“不可抗力”条款,并称2026年产量骤降35%,这意味着约27万吨的铜将从全球供应链中消失,要知道,这个数字足够制造3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让全球铜市场陷入供应危机。高盛等机构将此事定性为“黑天鹅”,预计未来12个月至15个月内将造成50万吨的铜供应损失,占全球2%,产能最快2027年恢复。

此外,智利的埃斯康迪达铜矿,以及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也面临各种运营干扰,如罢工、地质结构不稳等,进一步收紧了全球铜供应。

美国凯雷集团能源路径首席战略官杰夫·柯里表示,全球多地铜矿都出现问题。目前市场大约损失了50万吨的供应,因此铜市已经出现缺口。铜价徘徊在历史高位,未来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由于多地矿山出现生产中断,近期,国际铜业研究组织还将今年全球矿山产量增长预期从4月时预测的2.3%下调至了1.4%。

在供应趋紧的背景下,今年铜却迎来了多重新增需求。首先是人工智能热潮带动的数据中心建设;其次,各国国防支出持续上升;最后,再加上全球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

“铜是未来的新石油。”高盛在9月25日发布的研报里如是形容,高盛认为,铜在人工智能、能源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预计,到2050年全球铜需求将增长高达70%。与此同时,新铜矿的勘探和开发难度不断上升,这也将成为支撑铜价的重要因素。

战略储备的推动

除了供需基本面外,影响铜价的还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作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当美元走弱、市场预期降息时,铜的投资吸引力往往会上升。

分析指出,利率下降会降低持有实物资产的机会成本。近期市场押注美联储将继续降息,也推动市场资金从债券等收益型资产流向铜等实物商品。

短期易涨难跌

就过去走势来看,供给端冲击对于行情的影响强度,除了影响的量级大小之外,关键还在于行情所处的阶段——如果行情处于供应宽松的熊市格局,则影响会比较小;若本就供应偏紧,则影响会更加明显。而就本次事件而言,在供应紧张本就没有实时性改善的背景下,短期大型铜矿停产将进一步加剧铜矿偏紧对市场的影响,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的推进,铜价易涨难跌的格局将进一步巩固。

综合而言,在不发生经济危机的前提下,供应冲击将令供需收紧,要关注的是涨多涨少的问题,而下跌显然不合逻辑。

中期大涨仍待需求配合

不过,除了供应端的影响之外,“大行情”的启动还需要需求端的配合,回顾近20年来的3次大涨:2005年至2006年,中国工业化加速、电网建设及房地产投资拉动需求;2009年至2010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刺激规模庞大;2020年至2021年,为摆脱疫情拖累,欧美大规模放水。然而今年,尽管美联储降息临近,但需求规模难以与上述三次大涨相匹配,而铜价已经处于近年高点,短期尚不足以形成突破。

总体而言,铜价短期易涨难跌,中期要突破2024年5月份的高点存在一定难度,还需要更加强劲的利好推动。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综合央视财经、新华财经、慧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