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美丽中国·“视”说新语③|跨越万里,文化润心为疆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2 17:58:00

七十载风雨砥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书写了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廿八年接续奋斗,“苏韵伊情”奏响了跨越万里的深情乐章。

最是文化润人心。“润”字,看似轻柔,却蕴含着千钧之力。它是春风化雨,滋养万物;它是涓涓细流,汇入人心。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润疆,以创新赋能让认同扎根。从“天马踏浪”的惊艳,到六星街的琴声回荡;从那拉提草原细君公主的雕塑,到锡伯古城的现代舞台;从伊犁州博物馆的历史展陈,到巩留蝶湖广场的舞姿翩跹……这是一幅气势恢宏又细腻生动的文化图景,也是江苏与伊犁同心共筑的精神家园。

天马浴河:在昭苏草原书写奔腾乐章

昭苏的“天马浴河”

初秋的昭苏,雪山巍峨,草原无垠,碧波荡漾的湿地公园宛若一面巨大的镜子。忽然间,一声嘹亮的吆喝划破长空,万马齐奔,似惊雷轰鸣,震撼天地。

马群飞奔入河,马蹄击水,浪花如雪,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幻化为七彩光环,游客们齐声惊叹,快门声不绝于耳。

“太壮观了!”南京游客罗必强感慨不已,草原、天空、雪水、骏马共同勾勒出一幅宏伟的画卷——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天马浴河”。

昭苏素有“中国天马之乡”美誉。近年来,依托江苏援伊泰州工作组的全力托举,昭苏县不断推动“马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从2023年至今,我们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5亿元,新建改建项目5个,惠及四个A级以上景区,带动近千人就业。”昭苏县委常委、副县长,江苏援伊泰州工作组副组长陈磊介绍道。

在2024年的天马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泰州工作组邀请泰州梅兰芳京剧团表演了戏曲串烧《夏塔梨园百花开》。梨园唱响,夏塔花开;京剧名段,交织昭苏风光;传统与现代同频,自然与人文共舞,绘就别样艺术画卷。

湿地添彩,马背逐梦。在泰州工作组的持续助力下,湿地公园增加了马主题研学、摄影采风展览等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感受马文化魅力;当地还开发了“天马传奇”系列雪糕、文具、银饰等文创产品。酒店协会、民宿协会联动推出“天马吉祥物挂饰”“马背主题客房”等,让“马元素”成为游客“可带走的记忆”。

从舞台到风景,从产品到生活,马的灵动化为诗意,马背上的文化,化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从“万马奔腾”到“天马踏雪”,昭苏不断推出极具辨识度的旅游IP。文化的力量,让伊犁的草原更加灵动。

与此同时,便利的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泰州工作组投入195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的彩虹停车场,在一个夏季便拔地而起,238个房车位缓解了旅游高峰的停车难题。浙江温州的游客赵世键感慨道:“这是我从西藏一路走来遇到的最好的营地,干净、免费,还有保安管理。”

文化与旅游在昭苏草原交织,形成一曲气势磅礴的“奔腾乐章”。

穿越千年:传承细君公主的交融初心

细君公主塑像

公元前105年,扬州的刘细君公主怀抱琵琶,远嫁乌孙。从此,一曲《黄鹄歌》唱尽思乡离愁,也开启了民族交融的历史篇章。

身处异乡,她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却始终牢记使命,努力沟通汉乌关系,促进两地往来。她吟唱的《黄鹄歌》,声声哀婉,传至长安,令汉武帝为之动容。

两千多年后,在那拉提草原核心景区,细君公主雕塑广场拔地而起。雕塑中细君公主怀抱琵琶,凝望东方,仿佛在穿越时空诉说着家国情怀,亦仿佛跨越时空诉说初心。

这个由江苏援伊扬州工作组援建的雕塑广场,不仅是扬州与新源文旅交流的新地标,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象征。“第一次来到这里,感觉特别震撼。它让我获得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来自广东湛江的游客莫雯燕激动地说。

那拉提草原细君公主雕塑广场

雕塑群像中的《礼乐》《犁耕》《诵文》《冶陶》,再现了汉朝文化东传西进的场景,丝绸、琵琶与毡房、草原的融合,让文化的记忆重焕生机,公主和亲的故事,也让游客在拍照、沉思间,体会文化润疆的深情。

千年回响,跨越时空。文化润疆,不仅是历史记忆的重温,更是现实情感的延续。正如汉宣帝赐锦帷帐的典故所揭示的:历史的长歌,最终化作今日的和声。细君公主广场,是民族团结的雕塑,更是文化润疆的注脚。

琴声悠扬:六星街里奏响团结协奏曲

六星街风琴馆

走进伊宁市六星街,仿佛走进一座流动的“露天博物馆”。彩色街巷交错,庭院错落有致,葡萄藤下果实累累。马蹄敲打着石子路面叮当作响,仿佛穿越千年。在六星街和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当地人最喜欢的蓝色和南京人自称“大蓝鲸”的“蓝”,发生了美妙的融合。

六星街和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是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重点打造的文旅街区,今年暑期旅游高峰,六星街的单日游客量可达4万多人。居民们将小院改成民宿,院里摆满瓜果,笑声、歌声与巴扬琴声交织。

“来,快坐下喝奶茶!”铜壶煮茶香气四溢,居民与游客围坐在一起,一边用国家通用语言畅谈生活变化,一边了解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文化润疆,就在一杯奶茶的氤氲中润物无声。

今年,工作组新改扩建完成的手风琴展示馆9月份试运行,面积从1200平方米扩展到3100平方米,1500余架手风琴在展柜中熠熠生辉。俄罗斯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祖林,49年来的收藏终于有了永久的归宿。

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项目规划部副部长李昂介绍:“我们不仅扩馆,还增设了六大主题展厅,引入AI互动和多媒体演绎。”

展馆内,一支由多民族成员组成的“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每天都有演奏,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为必演曲目之一,在这里,琴声、掌声、笑声汇聚成温暖的合奏。游客们感叹:“俄罗斯族巴扬艺术是国家级非遗,在这里听到的不仅是琴声,更是民族团结的和声。”

琴声流淌,润泽人心。六星街的文化协奏曲,让世界听见伊犁的声音。

繁花似锦:古城与博物馆的文化新生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古韵新声。江苏援伊盐城工作组投入550余万元,提升舞台与讲解体系,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锡伯族演员董丹妮动情地说:“不再日晒雨淋,我们的表演更有尊严。”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

江苏援伊南京(江宁)工作组援建的特克斯离街和不夜街项目,夜幕降临,灯火辉煌。游客与少数民族舞者手拉手共舞,最终汇成一个圆,象征着团结与圆满。

伊犁州博物馆,2021年在江苏援建下建成,馆藏千余件文物,成为文化自信的课堂。2023年以来,再投入1400余万元援疆资金提质升级,新增展览与数字化保护。馆长佟金玉说:“至今已接待超100万人次,我们要用展览讲好新疆故事。”

自2023年以来,江苏援伊团队实施文化润疆综合项目33个,投入援疆资金3.12亿元。从秦淮灯会到龙舟竞渡,从昆曲进校园到跨年音乐会,文化润疆脚步铿锵;2025年1—8月,伊犁州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912.27万人次,同比增长9.9%;旅游消费673.05亿元,同比增长29.99%。

【记者手记】

以“文”为脉,共谱新篇

从昭苏草原的骏马奔腾,到那拉提雕塑的千年凝望;从龙舟竞渡的花城湖畔,到锡伯古城的现代舞台……文化润疆,正在谱写跨越古今、贯通东西的壮丽新篇章。

文化润疆,让旅游拥有了灵魂,让历史焕发了生机,让各民族的心紧紧相连。“丝路回响,文化润疆”,是一首流淌千年的“情歌”,共同唱出了中华民族共有心声。

正如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所言:“跨越近万里的江南水韵与天山风光,在伊犁河谷交融成一股润物无声的力量,正在以文化为脉络,浸润心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路叶

摄影:范晓林 剪辑:朱君贤

摄像:朱君贤 朱信智

视觉:肖甜 黄凤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