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商圈”的这个“结”何时解?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30 20:52:00
在素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称的南京新街口,川流不息的车流是城市活力的象征。近日,本报96096热线接到市民陈先生投诉。反映新街口堵得一塌糊涂,尤其新百门口的出租车停靠点。曾经的便民设施,仿佛成了交通“结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随即赶去现场探访了解。
高峰时段停靠车辆排到了主干道上。陈哲摄
记者直击:百米车流常“短路”
9月29日晚高峰,记者站在南京新百商场门口看到:等待接客的出租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停靠点一直延伸至后方百米开外,占据了整整一股机动车道,后方的社会车辆不得不减速变道,一旦有乘客上下车,几股车道都受阻,好像形成“短路”。
“以前这里是即停即走,现在变成了长驻等待。”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向记者抱怨:“客人用手机叫车,从出商场到上车很费时,我们不敢开走,只能在这里干等。后面堵着的车不停闪灯催促,我们也没办法!”另一位司机刘师傅也反映,不仅天天堵,还三天两头就有小碰擦事故,主要是因为这里人车混杂造成的。刚刚一位的哥还与外卖小哥斗嘴。”刘师傅还把刚才拍的视频给记者看。正说着,忽然“砰”的一声,一辆出租车与奔驰追尾了。据刘师傅反映,自己近来也遇到过两次类似小碰擦。
现场小冲突不断。陈哲摄
招手变网约 ,绿地停靠点“OUT”了
记者从新百了解到,这个出租车停靠点最早在2003年就有了,主要服务招手打车的乘客。彼时,车辆停靠、载客、驶离,整个流程相当丝滑。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约车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流选择。出行方式的变革,使得商场停靠点的功能与需求产生了错位。
新百商场的现场管理部经理陈刚告诉记者,首先是“人等车”变成了“车等人”:网约车模式下,司机需精确到达指定上车点等待乘客。乘客从商场内部走到路边需要时间,导致车辆平均停靠时间大幅延长,周转率急剧下降;其次是上车点模糊化,传统的“招手打车”位置相对固定,而网约车的上车点则由手机定位决定,一些顾客在未出商场就开始用手机找车,机随人走,定位漂移、司乘沟通不畅等因素,往往导致网约车在停靠点久待,给该路段添堵;其三,高峰时段,出租车和网约车蜂拥而至等客,原先设计的“绿地”反而占据了有限的停靠区域空间,使得排队车辆远超设计容量,不得不蔓延到了主干道。
“一出商场就能打到车固然方便,但手拎大包小包,眼见拥堵不堪,顿时开始烦躁,影响购物心情。”正在等车的市民李女士说了一句大实话。
停靠点人车混杂,进一步减速车流。陈哲摄
专家建议 :传统停靠点需要“出新”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路侧式绿地停靠点在高流量核心商圈已显疲态。”杨涛董事长建议,新街口地区作为中华第一商圈,本身的商业规模体量大、消费文旅需求旺,不妨借鉴一下纽约、巴黎等国外CBD的做法,优先保障公交+步行+单车绿色出行。相关部门开辟新街口商圈内免费购物公交环线,费用由各大商场分摊。交通部门可对各大商场门前网约车、出租车接客、拥堵等状况进行摸排调研,进行评估,提出专业性优化方案。现在国内类似的解决方案也有范式,如南京的金陵中环和上海的恒隆广场都采用的港湾式停靠方式,可以大幅提升接驳效率;同时配合技术手段,设立电子围栏和智能调度系统,精确匹配车辆与乘客,压缩等待时间,可更好匹配顾客逛店出行需求。
记者将上述专家市民的意见反馈到新百商场得知,截至目前,该路段的拥堵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后续将结合市民诉求和专家意见,进一步研究制订科学优化方案,以期在保障市民逛街购物便利的同时,还新街口一个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陈哲 实习生魏静萱 视频拍摄剪辑 陈哲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