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数”话江苏新实践②】“超级大脑”!一秒5310千万亿次运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1 20:48:00

 

 

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透露,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南京城市算力网科技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看算力如何像水电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数据价值“转”起来、“活”起来。

数字时代“超级大脑”,从看病到追剧都“承包”

平台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

2024年8月,南京大数据集团牵头成立南京城市算力网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南京城市算力网调度平台建设。

算力网平台已接入市场主要代表性算力供应方,规模约5310P。南京城市算力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介绍,“P”是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的“PetaFLOPS”,5310P意味着一秒完成5310千万亿次运算。5310P堪称数字时代的“超级大脑”,意味着平台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能轻松应对人工智能训练、大数据处理、科学模拟等复杂任务。比如渲染高精度电影或生成逼真虚拟现实(VR)场景时,原本耗时数天甚至数周的任务,现在只需数小时就能完成。

吴江介绍,国家数据局积极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南京先行先试,成立南京城市算力网科技有限公司。平台一边盘活本地算力,一边牵线西部资源,构建起辐射全国的算力服务网。

一方面,平台已部署上线五种参数的DeepSeek模型,为南京市民提供免费、便捷的模型应用体验,累计调用次数超4万次。比如,师生能快速获取知识点解释、解答学术问题,或模拟对话场景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作为江苏省首个支持完整版671B大模型调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它也将算力变成千行百业的“通用技能”——教育机构可利用平台生成模型创建个性化学习内容或模拟考试题目;智能驾驶企业可借助平台的大规模算力资源,训练和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加速技术落地。

另一方面,平台已实现跨区域算力资源智能调度,动态匹配“东数西算”节点城市基础设施,以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AI)影像分析为例,平台可将东部医院的影像分析需求与西部算力资源匹配,加速分析过程,提高诊断效率。

60多岁“技术大厂”,帮企业“装修”数字家园

老牌国企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既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也是“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得主。展馆泛黄的照片上诉说着公司6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前身是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从1963年邮电局的小办公室起步,发展成肩负国家信息通信建设重任的“国家队”与“数字基建领军者”。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深度参与并引领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为构建高效协同、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贡献核心力量:一些“东数西算”大工程里,都有中通服的身影,承担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者”“绿色技术引领者”“数实融合赋能者”多重身份。据介绍,公司深度参与了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等国家级枢纽节点工程。

算力赋能干行百业

“过去企业买服务器像买家电,现在我们要帮他们‘装修’整个数字家园。”中通服设计院的工程师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公司提供“规划、设计、建设、产品供应、运营”的“一体化全栈式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岑表示,“我们汇聚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力量,切入智算赛道,承接海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多个重要智算节点建设。技术层面上,紧抓智算实际技术需求,开展大模型、算力网络、液冷技术等前沿动态研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全链闭环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成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共同经营者’”。

南京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首批试点

南京大数据集团战略规划部/数据运营部部长李楠介绍,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由数据要素线上一体化服务门户“宁数服”和数据要素线下一体化服务基地联动打造。

数据要素在多个行业“跑起来”

成立以来,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一直凭实力“圈粉”——线上“宁数服”平台集结超700家企业,发布数据资源、产品及服务1400多个;“线下朋友圈”更是持续扩容——2024年9月,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生态基地在建邺区金鱼嘴挂牌,人工智能生态基地于7月底在雨花软件谷挂牌,此外,创新中心还计划于近期在江北新区挂牌生态培训基地。

更硬核的是,南京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首批试点,还是江苏唯一—— 2025年7月16日,国家数据局公布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南京大数据集团申报的“南京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项目成功入选,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方向中江苏省唯一入选项目。据悉,这个空间左手牵“公共数据”,右手连“社会数据”,瞄准金融、交通、AI等13大专区,覆盖30多个场景。

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对接的核心需求中,60%以上为高质量数据集采买,涵盖教育、医疗、农业等五个领域。其中,国内某头部大模型企业定制化教育类数据集采购需求尤为突出,中心通过精准匹配,助力其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0%。目前,中心已与十余家垂直领域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未来计划拓展农业遥感、金融风控等场景,让数据要素在更多行业“跑起来”。

【专家点评】

算力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算力与数据、算法共同构成数字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和应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算力已成为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战略资源。

根据《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对数字经济和GDP 分别有3.6‰和1.7‰的贡献。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部署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明确提出要打造长三角算力供给服务的新高地、全国智能计算创新增长极以及国际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标杆。

根据《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江苏综合算力指数全国第四,在算力、存力、运力和环境方面均表现优秀。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进入爆发阶段,对算力的需求飞速增长,江苏应进一步夯实算力基础支撑、优化算力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全面释放算力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一是推动算力资源布局均衡化。在“东数西算”为核心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格局下,进一步完善跨区域算力调度机制,科学合理利用西部算力资源补充算力缺口。二是优化算力结构。根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趋势提高智能算力占比,适度超前布局集群化智算中心。三是提升算力服务水平。围绕“算力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普惠易用,提高算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

顾丽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文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马燕 徐兢

拍摄:朱君贤

剪辑:黄凤  曾宏亮  朱君贤

视觉: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