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2025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展示】海安扎染邂逅AI智能,传统技艺大秀e 时代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0 13:41:00

扬子晚报网9月20日讯(记者 薄云峰)南通海安市有一项传统非遗项目,她就是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海安扎染。在e时代,这项传统技术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的技术加持下,古老手工技艺加工的各类扎染产品正蝶变为一种具有众多粉丝,科技感满满的以扎染技艺为核心元素的系列产品。

 运用机械臂等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华艺生产车间。薄云峰 摄

江苏华艺公司位于海安市长江西路88-1号,是一家以从事纺织服装、服饰业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走进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高大机械臂精准抓取扎结好的布料,随着搭载的AI视觉系统确认好纹理与图案,不同比例的染料顺着机械臂末端的喷嘴均匀渗透,“布上生花”由此显现。

 扎染技艺。 薄云峰 摄

2024年9月,国内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正式于此投产,海安扎染技艺是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后经唐宋发展渐趋成熟。该技艺以点、线、面结合的编组方式为核心特征,通过松紧相间的结扎技法配合层染、泼染等工艺,形成返璞归真且典雅庄重的艺术风格。2011年,海安扎染技艺经海安县申报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产车间的自动化生产场景。 薄云峰 摄

“我们在保留手工扎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构建出‘手工扎花个性化—机器人执行—数字管理’的一体化系统,既守住非遗的‘魂’,又解决传统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难题。”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扎染事业部总经理景小连介绍。

 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扎染技艺。 薄云峰 摄

据了解,生产线通过AI智能注染机器人、全自动流水线等四大创新点实现工艺突破:YOLOv11实例分割算法让注染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换款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生产数据追溯率达100%,还通过绿色工艺闭环体系实现废水减排65%。

图五  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扎染事业部总经理景小连介绍各类产品。 薄云峰 摄

从落地成效看,生产线年产能近100万件,已服务国内外多个品牌。“投产至今,单台机器人等效5名工人,用工量减少50%,最高月产能提升至10万件,正品率更是达到98%。”景小连表示,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推动了企业直接销售收入增长22%。同时,染料利用率从60%提升至92%,年减少染料浪费30吨,公司因此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将智能生产与文化旅游结合,依托南通华艺扎染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非遗体验人次超3000人,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0%。“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第二代系统,集成5G边缘计算,并在美国洛杉矶设体验店,目标2030年海外营收占比达50%。”景小连透露,公司还将联合行业协会举办“非遗AI”培训班,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智能化传承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华艺公司运用扎染技术生产的衣服、文创产品、工艺品由于具有扎染灵动深邃的艺术元素,备受消费者欢迎。许多00后特别喜欢华艺公司运用扎染技术生产的休闲衫、笔记本、耳饰、手链等产品。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