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昔日影像巨头“撑不下去”?柯达辟谣!七旬摄影师吐露“胶卷情怀”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4 18:42:00

拥有133年历史的伊士曼柯达公司近日传出其可能“难以继续经营”。财报显示,柯达缺乏明确融资渠道来偿还约5亿美元即将到期的债务。不过,13日上午,柯达官宣称:公司目前没有计划停止运营、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

资深摄影师珍藏的柯达底片。 范晓林 周舒越 摄

5亿美元将到期债务无法偿还?

柯达:财务状况会好的

柯达曾凭借相机与胶卷主导市场,1970年代占据美国90%胶卷和85%相机销售份额。如今,公司正试图通过拓展制药业务和维持电影胶卷生产寻找新出路。

北京时间8月13日上午,柯达官宣称:“柯达公司有信心能够在债务和优先股的到期日之前,或者在此之前偿还、延长或重新融资这些债务和优先股。当我们所计划的交易在明年年初完成时(预计届时我们将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并且几乎不会背负任何债务),柯达公司的财务状况将会好于以往任何时候。”

扬子晚报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资讯发现,柯达公司所谓“持续经营披露”是根据会计规定所要求的一份技术性报告。公司表示“将继续履行对所有养老金计划参与者所承担的义务。”

此前,美东时间8月11日,柯达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多项财务指标恶化。二季度,柯达实现营收2.63亿美元,同比下降1%;毛利润5100万美元,下降12%;净亏损26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公司净收入2600万美元,由盈转亏。此外,每股亏损0.36美元,去年同期则每股盈利0.23美元。

在上述财报中,柯达直言,目前没有可落实的融资渠道或可用流动资金来偿付即将到期的债务(约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这些情况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为了筹集现金,柯达将终止退休养老金付款。受此影响,公司美股股价一度暴跌超过26%。

公司还表示,由于柯达大部分产品都在美国本土生产,因此公司预计特朗普关税政策不会对其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影像一哥”被自己的发明拉下马

7旬摄影师扼腕痛惜

公开资料显示,柯达公司成立于1892年,但其历史可追溯至1879年,当时创始人乔治·伊士曼获得了第一项涂片机专利。1888年,伊士曼以25美元的价格推出了第一台柯达相机。

彼时,摄影是有门槛的,需要“摄影技术+专业设备+冲洗技术”,三者不可或缺。伊士曼为此创造了广告语:“你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凭借相机与胶卷业务,1930年,柯达占据全球摄影器材市场75%份额及九成利润。直到上世纪70年代,柯达在美国的胶卷市场占有率依旧高达90%,相机市场份额达85%。

这种强势地位最终因一项由柯达自己发明的技术而被改写:1975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公司管理层因其在胶卷领域的统治地位和丰厚利润迟迟不愿转型,因此错失了市场先机。进入21世纪,数码相机市场迅速爆发,传统胶卷需求锐减,柯达步入连年亏损之路,佳能、尼康等日企则成为了数码相机时代的新龙头。

2012年,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当时总债务高达67.5亿美元。随后,柯达逐渐谋求转型。2020年开始,柯达财报对主营构成进行了调整,胶片被放进了先进材料和化学品业务内。2021年,柯达总营收为11.5亿美元,并实现了重组以来首次正增长。

78岁的谷昌旺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直呼感慨:“大势所趋!”从事摄影46年的他拿出保存完好的胶片相机,向记者演示装胶卷的过程,“以前冲胶卷、扩印都要到彩扩店,还要排队等,胶卷冲出来后,要对着光看才能筛选出可能需要的照片,再冲洗底片”“第一次用柯达胶卷是2007年,当时彩色胶卷可金贵了,拍一般的照片舍不得用。只有大型活动才舍得用柯达。”

“现在外拍,摄影师都用数码单反相机。科技在发展,柯达没有及时把好这个脉搏,才走到今天的尴尬局面。”谷老说,现在街拍、旅拍摄影及后期处理已经普及AI及人工智能等手段,无论是摄影师,还是摄影器材都要与时俱进。

社交媒体上,网友“北京摄影师逸添”说:不妨学学泡泡玛特,把一次性相机做成收集产品,也来个抽盲盒的形式,定期推出特别的单品,再把价格降下来,薄利多销,先把市场打开再说。”网友“明天一定能早起”说:“降价,配合一次性相机和冲洗,卖给不让带手机、买不起相机的中小学生(学摄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薄云峰 实习生 周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