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电商西进”中掘金蓝海市场,腰部商家掀“头脑风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1 11:17:00
郑磊磊可能是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自创帽子品牌“大头星球”去年全网销量过亿,今年7月又成了家。而立之年,成家立业都做到了。
在帽子存量市场,他先找准“大头围”赛道并坚信其价值,后瞄准拼多多平台深耕于此,销量翻倍。今年,随着平台“千亿扶持”计划持续加码电商西进,卖往西部地区的帽子数量增加了40%以上,进一步打开了西部市场空间。
同样在帽子领域,找准“风扇防晒帽”小众赛道,回到家乡通过差异化产品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借力平台力量西部地区单量增长30%,这是33岁的郑明亮已经照入现实的梦想:生意不用太大,但家人团聚,灯火可亲。
选准赛道,他们在拼多多掀起“头脑风暴”
30岁的郑磊磊,是帽子品牌“大头星球” 创始人。2023年下半年在拼多多开店,目前已有店铺3、4家。2024年品牌全网销量过亿,其中拼多多销量占全平台的40%左右。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店铺销售额已是去年的90%,照这个趋势,他预计今年平台销量能增长到5000万元。
郑磊磊是浙江衢州人,从小就梦想当老板。2021年底,结束饰品创业的郑磊磊急需新方向。一次线上调研让他发现关键痛点:市面帽子清一色54-58cm均码,大量用户吐槽“戴帽像顶碗”、“勒得太阳穴疼”。当时全网竟无专门做大头围(61-62cm)帽子的商家。
有一位网友吐槽,家里攒了一抽屉的各种文创、旅游的鸭舌帽、渔夫帽等等,但大头围的自己一顶也戴不上,沦为“鸡肋”。他心生一计,做了更多行业调研。“这不是存量竞争,是给‘戴不上帽子的人’创造新市场。”郑磊磊果断押注赛道。
但在当时,义乌商贸城老板们并不看好这个年轻人。他在义乌接连被200余家档口和10余家工厂拒绝,“不可能有人头围这么大”、“做出来肯定没人要”、 “帽子一直做的都是均码,中国人头围哪能超58cm?”质疑声几乎将他淹没,偌大的商贸城找不出一顶大头围帽子,郑磊磊却坚信这是帽子领域的蓝海。
转机出现在上海一家外贸厂。这家工厂本为欧美制作大头围帽子,正值过年前工厂没那么忙,愿意接下这个订单赌一把,5种颜色和款式先各定制了500个。郑磊磊回忆,团队通过5次打样最终确定第一个大头围帽子的基本样式。2022年初,郑磊磊正式在线上开店销售,“算是全网第一家专门卖大头围帽子的店”。当时没人想到,这个执着于“大头围帽子”的年轻人,在拼多多创下单品日销5000单的爆款,更让“大头星球”成为帽子领域垂直赛道的代名词。
郑明亮同样专注于“头脑”赛道。2014年,在福建求学的郑明亮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电商行业。四年后,郑明亮听朋友说,当时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流量很大,26岁的他辞职创业,选择了均码的帽子作为事业的突破口。
打拼一段时间后,郑明亮开始反思,自己本钱不多,也不想那么累,到底如何才能抓住现有的商机?最终,他盯上了风扇遮阳帽这一小众赛道。
产品上架后的数据给了他惊喜:买家画像并非想象中的游客或年轻人,而是大量在田间地头、建筑工地挥汗如雨的体力劳动者。 对于这些需要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的用户而言,同时解决遮阳和降温问题的风扇帽,比单独的小风扇或普通帽子实用得多。
爆款破圈,借力平台不卷价格专注帽子品控
刚刚进入“大头”帽子赛道的时候,线上销量很好,“第一个月销售20多万,第二个月翻倍,第三个月再翻倍。”更让团队惊喜的是口碑裂变:大量用户自发晒单“终于找到‘本命’帽子”,带动店铺复购率超35%。
郑磊磊合作了更多的工厂,还做了八角帽、贝雷帽、前进帽等不同帽型、面料和工艺的大头围帽子。一段时间后,郑磊磊发现,线下线上都出现专门卖大头围帽子的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绝不靠价格取胜。我在寻找增量市场的同时,也不断推出出新款式,甚至会做一些周边。”
郑磊磊对帽子的品质把控很严。曾经做过专业摄影师的妻子专门负责帽子的款型设计,他自己专注于生产布局和销售,带领公司50多个小伙伴随时关注市场反馈,对帽子进行细节调整。比如帽沿的汗带,以前很多女生反馈说,一旦出汗沾了粉底液就不好洗,现在换了一种材质,湿纸巾就能轻松擦掉。
郑磊磊的严格品控,他的好友兼帽子加工厂家负责人丁浩感同身受。在帽子加工车间里,他告诉记者,以前工厂加工过箱包、服饰等等,很多是走量,基本上30万件起步,而给郑磊磊加工帽子,质量要求很高,材料和走线都很讲究,品质要好,出货要快,十分考验自己的供应链。比如,水洗布的帽子,需要做完水洗后再进行加工才能最终成品,有时候一款帽子从下单到出库只有两天时间,这也倒逼工厂不断加强高端生产布局,打通极致品质供应链。
郑明亮同样严格把控帽子的品质。他为自己的帽子提供了“一年保修”承诺,风扇可充电使用,确保风扇能持续工作10-12小时,满足全天候需求。尽管单价高达60多元,远超普通遮阳帽,但其精准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成功切中了特定人群的刚需,复购率稳定,售后率低于1%。
电商西进,打开更多增量市场
“进入拼多多这个平台,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规则简单,助力明显,我只要专注做好产品。”郑磊磊这样定义他与拼多多之间的双向奔赴。
从2023年下半年入驻至今,郑磊磊的拼多多店铺一年内贡献整体营收40%,2024年同期增速达80%-100%,成为增速最快渠道。
“我们客单价相对来说会高一点,之前对拼多多的认知比较落后,但入局之后才发现拼多多增长非常快速,打破了原先固有的印象。”
在平台运营的帮助下,“大头星球”在入驻平台两个月后便开出了品牌店,参加百亿补贴等活动时有了一定的控价空间,在获得更多流量支持的同时又保证了健康的利润。
郑磊磊特别积极参与平台“百亿补贴”“秒杀”等活动,每次销量比平时有三到四倍的增长。为了配合平台活动,郑磊磊还开发了高质价比特供单品,聚焦爆款款式设计,比如基础版型鸭舌帽配以糖果色和小刺绣设计,单日销量可破5000单。
现在虽然正值酷暑盛夏,郑磊磊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冬季的各种款式的保暖毛绒帽子,加上生产周期,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布局冬季市场了。
2024年9月,拼多多平台宣布物流中转费减免这一重要举措:即日起产生的全部偏远地区中转订单,商家只需将订单发送至中转仓,中转仓二次发货至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全部由平台承担。2025年4月,拼多多又提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这其中,“电商西进”是“千亿扶持”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这些电商西进的举措,为像郑磊磊这样的品质商家,打开了更广袤的市场增量和想象空间。
郑磊磊提供了一个数据,2025年1月至6月,发往偏远地区的订单同比增长40%,运费成本降低上万元。这些成本将可用于新品开发。他说,目前偏远地区发货占比近10%,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内蒙等西部省份对大头围的需求也更多。他们对款式的需求随潮流而变化,但整体来说,中转运费减免后,西部地区的订单纷至沓来。现在,郑磊磊的核心工厂从1家拓展至5家,分别在青岛、台州、上海、河北等地。
拼多多引领的“电商西进”,解决了偏远地区消费者面临的运费甚至比商品还贵的痛点,同样也让郑明亮吃到了平台红利。他只需将货发至中转仓,后续物流由平台负责,运费成本大幅降低且可控。由于西部地区户外作业的人很多,目前,内蒙古的销量异军突起,在郑明亮所运营店铺的区域排名中甚至超越多个东部人口大省,位居前列。甘肃、宁夏、陕西等地订单也稳定增长。粗略估计,相较去年,西部地区的单量增长在30%左右,在夏季高峰期,能占到店铺总单量的10%。
郑明亮庆幸自己找到了远离红海的“一亩三分地”。他靠一顶小小的风扇帽,避开了服饰配件的惨烈搏杀,在拼多多上凿开了一条通往稳定利润的蹊径。如今他可以不用像过去拼命,从福建回到老家和妻子团圆,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生活稳定。
郑磊磊和郑明亮的故事印证了电商下半场的生存法则:深耕细分需求,用差异化产品和高品质把控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而平台的基建支持与规则优化,正在为更多像郑明亮这样的中小商家,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