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 | 千缕棕丝承古意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7-04 17:11:00

推开“棕艺时光”的木门,浓郁的棕丝清香裹挟着桐油的醇厚气息迎面袭来。斑驳的白墙上,三件棕褐色的袖珍蓑衣宛如枯叶蝶,翅膀上覆盖的鳞粉历历可见——这些曾经抵御风雨的农具,如今化作寄托乡愁的工艺品。

原木展架上,棕扫帚、棕帽、棕锅刷错落有致;扇形木架上悬挂的棕扇格外醒目,“n”型轮廓恰似红豆杉舒展的羽状叶片。“这莫不是《长安的荔枝》里赵辛民……”

我的话音未落,店主陈靖已笑吟吟地迎上前:“您眼力真好!剧组那把扇子的材质咱们不知道,不过我们用棕丝复刻的版本,大家很喜欢。”他抚摸着竹柄上温润的包浆道,“别看这巴掌大的物件,从剥棕到定型要经十二道工序——每根棕丝都得驯服得妥妥帖帖。”

细观这把棕扇,竹柄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扇面棕丝根根挺立如松针,在阳光下泛着马鬃般的柔光。轻轻摇动,棕丝拂动空气,摩擦出细雨般的簌簌声。

《长安的荔枝》剧中,赵辛民总爱捏一柄魏晋风雅的麈尾扇,麈是鹿群之首,它的尾巴就是引领群鹿前进的方向,用麈尾做成的物品,在古代可不是寻常人能用的。

陈靖的老家深山里,四十年前父辈栽下的棕树林,如今依然绿荫如盖。当年父兄们正是靠着剥棕搓绳、走街串巷绷棕绷床的手艺养家。浸泡九十分钟的棕绳,在床架上经纬交织,将咯吱作响的竹板床变成透气的棕绷床,曾是家家户户改善生活的标志。“现在年轻人总嫌棕绷床太硬,”他示意我按压展示的棕绷床,“可不久前有个程序员,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弯不下腰,睡了两个月棕绷床,现在见人就夸这棕绷就是‘会正骨的老郎中’。”他又说起有位颈椎病患者,三次登门试枕,最终定制的棕枕完美承托颈部曲线,不仅缓解了病痛,更成了城里人争相求购的珍品。

此时几个进店的年轻人拿起棕毛刷把玩,陈靖麻利地铺开宣纸让他们试手。刷毛如钢针般根根直立,在纸面拖曳出沙沙的轨迹,恰似春蚕食叶。他解释道,这些经过浸沤、阴干、定型的棕刷,是版画拓印的绝佳工具。附近版画馆的学员常来选购,这“棕老虎”刷子已成创作必备。

环视店内这些浸润着山野灵性的物件,既是凝固的时光,又是萌发的种子。正如作坊门楣那副醒目的对联:千缕棕丝承古意,一双手掌塑新生。

作者:王征宇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