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地理 | 奸相严嵩南京宦影留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2 14:34:00
严嵩在宁有十载
严嵩是朱明一代权臣,任内阁首辅二十余载,在《明史》中入《奸臣传》,他也曾先后在南京任职至少有十年之久。严嵩父子为大奸臣,臭名昭著,遭人厌憎。在《鸣凤记》《十三楼》《一捧雪》《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文本中均以奸佞面目出现。真实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且来说说严嵩其人。
科场顺遂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二十二日,严嵩出生于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其祖严骥、父严淮,久考未成,悉心栽培、教导严嵩,“惟教此子,他不足计也”,“躬身督课,不辍寒暑”。严嵩五岁在严氏祠堂启蒙,九岁入县学,先后得县令莫立之、曹忠等赏识,十岁即通过县试,十九岁乡试中举。1505年,严嵩考中进士,为二甲第二名,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其主考官之一,严嵩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与严嵩同科的状元是顾鼎臣,湛若水也与严嵩同年。《明史·严嵩传》载:严嵩出生于寒士家庭,自小学习声律,少年聪慧,善于作对。有人出一联:“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他随口应对:“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阁臣李东阳等“咸伟其才”。
1508年,严嵩祖父严骥去世,次年其母撒手人寰,严嵩退官回籍丁忧,乡居八载。此时,武宗放浪形骸,“游龙戏凤”,也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任职南京
刘瑾与其党羽被诛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嘉靖年间,明世宗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明世宗宠信,炙手可热。因有同乡之便,严嵩拼命讨好攀附夏言,冀望飞黄腾达。
1522年,年过不惑的严嵩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1525年,嘉靖四年,严嵩升任国子监祭酒。1532年,严嵩升南京礼部尚书,年过半百的他终于跻身正部级行列。1534年,严嵩改南京吏部尚书。南京任职期间,严嵩交游广泛,寄情山水,雨花台、明孝陵、观音山、燕子矶、朝天宫、灵谷寺,多次登临,都有诗作。南京城南双塘路附近曾有严家井,传严嵩居此,且凿一井,遂以为名。南京有一严家桥,东起蓁巷,西至进香河路,原为进香河上的五桥之一,巷因桥而得名,人说也与严嵩有关。他有一《观雪登清凉山饯秦司徒》:
岩壑风烟积,楼台气色寒。
祇园最高处,飞雪更宜看。
鹤近瑶空舞,花依綺席漫。
中台趣岩召,南斗寄余欢。
严嵩还有一《登金陵观音山》:
江阁凭虚似幻成,绿崖苍壁有人行。
波晴日抱黿鼉窟,天险山围脾睨城。
万里涛龙争赴海,八埏琛帛尽朝京。
谁能数到层轩坐,临水看云失宦情。
严嵩曾作《金陵城西泛舟太宰刘公邀集》:
叠嶂澄江绕帝州,金樽锦席在兰舟。
正逢吏散轩裳集,况是郊晴雾雨收。
隔岸帆樯迷浦淑,傍城楼阁带林丘。
名都胜概还今赏,赤壁高阳空昔游。
王世贞说“嵩诗少年如碧荇依依,水清石见,春云缀空,浓淡有情”。胡应麟称严嵩七律是“弘正之后、嘉隆之前第一人”。
1536年,年近花甲的严嵩北上赴京朝觐,接受考察,被明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因明世宗对议礼格外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一大阶梯。严嵩由此与明世宗开始频繁接触。据严嵩自称,当时明世宗忙于同辅臣制定礼乐,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距皇宫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单骑疾驰,快马加鞭,乐此不疲,很是自得。
1538年,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当时,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群臣争议点在于,他能否追尊他的亲生父母。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本欲阻止。明世宗怒不可遏,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皇考称宗,岂为过情?”严嵩尽改前说,一味媚顺明世宗,且“条划礼仪甚备”,因此而青云直上,位极人臣。
明·文伯仁笔下的南京美景
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赋闲,年过花甲的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终于入阁,成为首辅之一,仍掌礼部事。
夏言自视甚高,倚老卖老,对明世宗沉迷道教,不以为然,渐不为皇帝所喜。一日,明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夏言拒绝佩戴,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佩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明世宗见状,越发喜欢严嵩而嫌弃夏言。
严嵩又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炙手可热。他相继除去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人与之匹敌。严嵩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之心,为保住权位,对所有弹劾他的人都施以残酷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沈炼、杨继盛之死,最为突出。
沈炼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指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严嵩狡诈反击,说沈炼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微处分,以避免更大追究,博取清名。世宗谪发沈炼至口外保安。沈炼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严嵩闻之大恨。严嵩之子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恰逢白莲教徒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杨、路列上沈炼之名,经兵部题覆,沈炼终被冤杀。
明·文伯仁笔下的南京美景
几年前,有电影《绣春刀》,主人公即为沈炼。其原型或灵感来源或为这个沈炼。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余年,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屡加弹劾,皆赖世宗包庇而安然无恙。因严嵩把持朝政,“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当上了临清知州。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年逾八旬的严嵩刚好路过。世宗问蓝道行:今天下何以不治?蓝答:贤不竟用,不肖不退耳;贤如徐阶、杨博,不肖如嵩。世宗问:果尔,上仙何不殛之?蓝答:留待皇帝自殛。世宗听罢,久久沉吟不语。严氏父子就此而被蓝道行所推倒。1565年,严世蕃被判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片瓦不存。《明史》载:严嵩家产尽抄,共抄得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此外还有田地上百万亩,房屋六千多间,以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画等。
1567年,严嵩于贫病交加中在介桥去世,终年87岁。他死之前,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无人吊唁,曾有绝句: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严嵩著作有《钤山堂集》《钤山诗选》《直庐稿》《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南还稿》《振秀集》《山堂诗抄》等。
二十余年内阁首辅一代权臣,就此谢幕。王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