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向海图强” 绘就科技产业发展新图景
来源:泰州新闻网
2025-05-08 22:10

      眼下,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的江苏中科科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车间内,全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在这里,环氧塑封料先通过机器进行混炼压片形成粉料,再送入打饼成型车间,通过模具冲压成规格一致的饼料。“目前企业拥有8条环氧塑封料生产线,年产能超过18000吨,可以满足高端环氧塑封料生产需要。”中科科化制造部部长张晓峰介绍,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3万吨环氧塑封料的年生产能力,助推企业成为全球该领域的生产巨头。

图片

      在海陵工业园区,这项技术攻坚战已持续14年。从初来时的产业“新兵”,到如今手握32项发明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用一组数据诠释了与海陵的双向奔赴:达产后年生产能力3万吨,年产值超1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当新材料产业站上国家战略“风口”,中科科化的成长秘籍,是海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强注脚。它以特种环氧封装材料为刃,在半导体封装领域劈开一条国产替代之路。

      2011年10月,北京科化在海陵工业园区创立江苏中科科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半导体封装用环氧塑封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十多年来,中科科化始终聚焦半导体封装材料专业赛道,在北京、泰州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半导体封装用中高端环氧塑封料产品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内资环氧塑封料厂商之一。去年11月,中科科化高端环氧塑封料代表产品KHG900G-A经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组织专家技术鉴定,被认定为“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的成功研制,标志着该项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未来将打破国外厂商在领域的市场垄断。

      从实验室到应用场,中科科化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已成功获得环氧塑封料领域30余项发明专利的授权。

      “我们的客户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原料供应商也在江苏周边,选择海陵,大大减少我们的物流成本压力。”中科科化综合部部长许大伟表示,在海陵的十多年,充分验证了当初的决策是明智的。

图片

      为了进一步扩产增效,近年来 ,中科科化追加投资,上马了半导体封装材料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5.2亿元,在未来3-5年内,陆续建成12条环氧塑封料生产线。

      “在中科科化发展的关键节点,都得到了泰州市、海陵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谈及企业深耕海陵的十多年,许大伟如是说。

      当企业二期项目因配套工程甲类危险品库的施工许可证办理周期长而陷入焦灼时,海陵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推行承诺在先的“以函代证”改革,为优质项目打开了快速落地建设、疾速投产达效的绿色通道;当中科科化积极筹划科创板上市工作时,海陵出台了《激励企业上市(挂牌)十条政策意见》,以“全流程”“一揽子”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冲击科创板,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一系列得力措施,一条条暖心政策,在向“新”而行的康庄大道上,海陵全力孕育“营商沃土”,书写“到海陵,肯定行,一定赢”的时代答卷。

      中科科化与海陵的故事,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当基础研究的根系深扎产业土壤,当地方政府的阳光雨露精准滴灌,那些曾经被“卡脖子”的技术种子,终将长成改变世界的参天大树。

图片

      春日的海陵,涌动着创新的热潮。

      4月18日,2025泰州-上海创新合作会在黄浦江畔拉开帷幕,海陵区以“科创+产业”的双轮驱动生态,发出“海纳百川欢迎您来”的邀请;海陵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分别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泰州四院牵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共建儿科及内镜诊疗基地。与此同时,海陵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十条政策”,“真金白银”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落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这一系列动作,如同投向湖面的石子,在区域创新生态中激起层层涟漪。

      “傍海而高”的海陵,一直以来深植着创新的基因。从“煮海为盐”的经济战略到古盐运河的工程智慧,从闻名遐迩的“中国车件之乡”到光伏产业布局日臻成熟的“新能源智动之城”,海陵,向来敢于跳出产业发展“舒适圈”,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

图片

      隆基绿能18次刷新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LG乐金电子日产6000台高端智能冰箱供应全球,云涌科技成为首家登录“科创板”的工业信息安全企业,罡阳股份、海阳科技、金桥焊材等“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国机福马集团成功落户,推动海陵先进农机装备产业跃居全国前列……这些“爆款”的背后,正是海陵区加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的生动实践。

      2025年开年,江苏众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个个钠离子电池“小箱子”快速下线,这家企业的在手订单已高达10亿元,成为海陵区“科创强引擎”的缩影。

图片

      一条由概念验证中心+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区中园组成的“科创走廊”,为科创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一座由41幢现代化标准厂房、29幢环境雅致的科研小楼组成的“高含金量社区”,吸引众多“宝藏”企业扎堆。得益于梯度孵化模式,济远医疗的一次性宫腔镜、星油流体的星旋式泵/压缩机全滚动摩擦转子技术等项目快速落地,填补国内空白并抢占国际市场;随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泰州旭星攻克新能源汽车低温运行核心难题,获35项专利,热芯视觉的非制冷无挡板校正热成像机芯模组,成为国内唯一。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科技创新是“拿着锤子找钉子”,产业创新是“找准钉子造锤子”。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进程中,海陵区将始终紧扣“融合”这个关键词,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肠梗阻”,力求实现“1+1>2”的聚变效应,为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编辑:姜景旸  王晶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